3、暗角、畸变对比测试 理论上,完美的镜头在成像时并不存在暗角,然而没有完美的镜头,所以边缘失光的现象是必然会出现的,尤其是在使用较大光圈的定焦镜头上。像是大光圈或超广角镜头难免会遇到“边缘失光”的问题,而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缩光圈来解决,若机身内建修正档的话,则是可以直接启用“镜头像差校正”功能来改善周边亮度并进行色差校正;但有趣的是我发现我手上的6D的镜头像差校正不仅是最新的EF 50mm f/1.8 STM在名单之外,而且居然连EF 50mm f/1.8 II都未在兼容镜头行列内。 不同光圈下的边缘失光情况对比测试 | 光圈 | 佳能 EF 50mm F1.8II | 佳能 EF 50mm F1.8 STM | F1.8 |  |  | F2.0 |  |  | F2.8 |  |  | F4.0 |  |  | F5.6 |  |  | F8.0 |  |  | F11 |  |  | F16 |  |  | F22 |  |  |
更奇怪的是由于镜头前组直径不相同两镜在全开光圈的表现让小编感到非常诧异。新款50mm在全开光圈时边缘失光的程度比老款更加严重,不过暗角会随着光圈的收缩而迅速得到控制,f/2.8之后才可以看出边缘失光的情形大幅改善,如果机身未支持失光校正的话,那只能通过拍摄RAW格式并使用原厂的DPP软件或者是Lightroom进行校正的工作了。总体而言,镜头的暗角控制表现不错,如果你不是很喜欢大光圈下的暗角,利用下机内校正或是后期处理吧。  EOS 6D实拍样张(使用EF 50mm F1.8 II,光圈f/8.0)
 EOS 6D实拍样张(使用EF 50mm F1.8 STM,光圈f/8.0)
另外这项测试也能同时反映到镜头畸变程度的对比情况,大家不妨从f/2.8以后进行对比,作为一款标准焦距的定焦镜头,无论是全新的EF 50mm f/1.8 STM还是老款的EF 50mm F1.8 II,镜头在畸变控制方便表现较为中庸,镜头在边缘部分能够看到较为明显的变形出现。桶形畸变效果在镜头的成像上还是能够较明显地看出来的,不过这并没有对中央部分成像有着很致命的影响,在一般拍摄当中也由于景深的关系不容察觉到畸变的存在。只是不习惯变形的话可以尝试进行必要的后期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