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新旧两款50mm镜头官方参数对比 无论是哪个牌子的产品,每当他们有更新的版本,与旧产品的对比总会成为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当然在EF 50mm F1.8 II和EF 50mm F1.8 STM同时登场的时候,更多的对比必定成为不少佳能镜头使用者关注的地方,对于即将入手定焦镜头的入门爱好者来说更会决定他们最终购买的意向。 镜头参数对比 | 镜头名称 | EF 50mm F1.8 II | EF 50mm F1.8 STM | 镜头结构 | 5组6片(无非球面镜片) | 全画幅视角 | 约46°(APS-C画幅机身上为: 30°) | 最大光圈 | F1.8 | 最小光圈 | F22(调节最小步级为1/3档) | 最近对焦距离 | 0.45m | 0.35m | 光圈叶片数量 | 5片 | 7片 | 最大放大倍率 | 0.150x | 0.209x | 滤镜尺寸 | 52mm | 49mm | 直径x长度 | Φ68.2x41毫米 | Φ69.2×39.3毫米 | 重量 | 130g | 160g | 售价 | 600元(市场售价) | 799元(官方指导价) |
在进入正式的对比评测之前,我们还是先看看佳能官方给出的一些数据,相信大家看完以下表格以后也能看出一些外观上的改变,首先是体积——比起EF 50mm F1.8 II,EF 50mm F1.8 STM的整体体积趋向更小巧,只是在镜头直径上有着1mm的差距,在实际观察这些并不明显。同样使用5组6片的镜片组会让不少用户会对新品有换汤不换药的感觉,但这并不客观,至少新版没有为了对画质开刀而使用增加镜片这种提高成本的策略。  EF 50mm F1.8 II与EF 50mm F1.8 STM镜头结构基本一致
然而加量不加价在EF 50mm F1.8 STM上面得到了直接体现,新品金属卡口的回归首记一功。虽然第一代的产品采用了金属卡口、对焦距离窗等更加专业的设计导致这款镜头的制造成本直线上升,但是毫不影响那时候的土豪出手。当初即便只是定位千元级别的镜头也让不少入门用户望而却步,需知当时的千元购买力可是非常厉害的。这也是为什么佳能生产被用户诟病了做工足足25年,但还是成为了佳能EOS系统最畅销的二代50mm定焦镜头的原因,就是因为佳能首次将定焦镜头的价格控制在千元以内。之所以加量不加价,就是因为在全新外观设计,卡口材质更换后由原来的130g增重到160g,但对于30g的差距对于单反用户而言真的是可以忽略,然而换来的手感确实是无法比拟。  官方网站发布的EF 50mm F1.8 II(左)与EF 50mm F1.8 STM MTF曲线图
最后就是光圈叶片数量的差异,采用STM马达的三代使用的光圈叶片数量多达七枚,就算缩光圈也可以获得圆形散景;接着是最近对焦距离与放大倍率的优势,这让50mm STM可拍摄的题材更丰富且不设限;再来对焦马达也是镜头最大的升级点,STM步进式对焦马达的对焦速度快且宁静,光是安静的对焦就很实用,毕竟有很多场合并不是那么适合发出吵杂的机械音,尤其是拉风箱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