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评后测 自从防抖技术诞生开始,各家厂商也在一直研发自己的防抖技术或者尽量完善自己的防抖系统。佳能、尼康更早地拥有自己的镜头防抖系统,而现在宾得、奥林巴斯、索尼的机身防抖技术也趋于成熟,适马的OIS防抖技术和腾龙的VC防抖技术也在崛起。虽然佳能、尼康在防抖技术上底气更足,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它们的镜头防抖相对于机身防抖来说有一个很大的劣势,就是要拥有防抖功能必须花多一点钱去购买防抖镜头。而对于一旦购买了具有机身防抖的宾得、奥林巴斯、索尼的机器来说,他们就能一劳永逸,镜头群全部都变成了防抖头,这样能大大节约成本。 以前佳能尼康迟迟不能放下他们高贵的身段,防抖技术只装备在中高端镜头身上,而且这些镜头在光学素质差不多的情况下要比不带防抖版本的贵上很多。这些都是令低端用户只能望而却步的。不过随着佳能尼康现在逐步在低端镜头上实现防抖,相信一个防抖普及时代已经越来越近。 去年40d发布的时候,佳能连同发布了两只廉价的防抖头,佳能EF-S 18-55mm f/3.5-5.6 IS便是其中一个,这算是佳能对于时下较热的机身防抖的一个回应,也表明了佳能继续将镜头防抖做下去的决心。从佳能公司给出的资料看,此镜头在以前400D的套头基础上做出了一些变化,光学表现一定会有所不同。而在推出后也受到一些用户的好评,那么到底此镜头表现如何呢?
本期评测就对今年佳能最新入门数码单反相机450D套机的新镜头EF-S 18-55mm f/3.5-5.6 IS进行评测。 二、整体外观 外观上看,佳能EF-S 18-55mm f/3.5-5.6 IS与没有防抖的佳能 EF-S 18-55mm f/3.5-5.6 II大体相同。18-55mm的焦段搭配在450D身上等效于28.8-88mm,视角为75°20-27°50,对于新手和家庭用户来说是个不错的焦段。佳能EF-S 18-55mm f/3.5-5.6 IS镜头尺寸:68.5×70mm,比佳能 EF-S 18-55mm f/3.5-5.6 II的66.2×69mm大了些许,使得其在身体大小同样比400D大了的450D身上更加合适。口径两者则一样,同为58mm。重量上前者则必后者重了10克,由190克增加到了200克,使其更具分量。 可喜的是佳能EF-S 18-55mm f/3.5-5.6 IS镜身采用磨砂处理,相比EF-S 18-55mm f/3.5-5.6 II的光滑处理做工更出色、更为高贵。佳能EF-S 18-55mm f/3.5-5.6 IS身上标志有“IMAGE STABILIZER”字样,代表其运用了佳能的IS防抖技术。并且身上多了一个防抖独立按键,控制防抖开关。占据镜头大半面积的变焦环也发生了改变,相比EF-S 18-55mm f/3.5-5.6 II胶纹更紧密,手感更佳。对焦环依然置于镜头前端,同样采用外对焦设计,对焦时前端对焦环会转动,影响了偏振镜等滤镜的使用。
佳能EF-S 18-55mm f/3.5-5.6 IS相对没有防抖的前辈EF-S 18-55mm f/3.5-5.6 II在镜头结构方面做出了一些变化。虽同为9组11片的结构,可是为了实现防抖,在前组镜片中减少了一片高通透镜而增加了IS感应镜片。同时,为了进一步降低18mm广角端的畸变,在增强了非球面镜片的同时,对于前组镀膜也有了最新的设计,对于抵制眩光鬼影有更好的效果。(相对EF-S 18-55mm f/3.5-5.6 II镀膜的绿色更淡,前组镜片更显出红色透明状,相信这是该镜头抗眩光能力较强的原因;不过畸变控制没有表现得令人惊喜) 和旧作一样,在中国大陆上市的此450D套头没有运用超声波马达,这也是一个遗憾。
|
闂傚倷娴囬妴鈧柛瀣崌閺岀喖顢涘⿰鍐炬毉濡炪們鍎查崹鍧楀蓟閻旇 鍋撳☉娅亝鎱ㄩ崶褉鏀芥い鏇炴鐎氾拷闂傚倷绀侀幖顐ゆ偖椤愶箑纾块柛鎰嚋閼板潡鏌涘☉娆愮稇缂備讲鏅犻弻鐔碱敍濠婂喚鏆銈冨劵閹凤拷>>
正在阅读:摆脱狗头之名 佳能18-55IS镜头评测摆脱狗头之名 佳能18-55IS镜头评测
2008-04-07 09:02
出处:PConline原创
责任编辑:chencong
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