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传统 可换模块相机理光GXR双镜评测
出处:pconline 2010年02月03日 作者:Vladivostok、南方的东北佬 责任编辑:zhaolianyu
前言:
理光GXR是一款组件可互换数码相机系统,配合使用滑入式安装系统更换镜头成像组件。透镜、图像感应器和图像处理引擎都融入一个镜头成像组件中,因此机身本身不附带图像感应器。这样机身与感光元件的分离设计颠覆了传统数码相机一贯的设计方式。
PConline参考价:机身+A12定焦模块套机:8300元;机身+S10变焦模块套机:6300元;机身大约3000元(暂时还没有机身单独销售)
一、先评后测
单反相机领域已经被佳能、尼康两大巨头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对于市面上主流的十多个数码相机品牌来说,在单反领域站住脚跟并不容易,而单反的高画质却是日后发展的方向,所以其他厂商们正努力另开炉灶,开发高画质数码相机的新类型。奥林巴斯与松下共同研发的M4/3系统是该行动的领头羊,随后三星也开发出了使用APS-C画幅的类似产品,而今天的评测介绍的是理光另一理念的新类型数码相机——GXR,颠覆了传统的数码相机结构的一款新类型产品。
理光 GXR(配50mm定焦镜头) 图 库 评 测 论 坛 报 价 网购实价
在各大厂商都紧锣密鼓地筹备着自己可换镜头DC的时候,理光推出GXR这样有象征意义的数码相机,模块化的设计很有DIY的意思,当高画质与轻便性无法并存的时候,理光选择了结构重组,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得自己的相机时刻处于最适合使用的状态,而代价就是你必需支付高昂的模块购买费用以及携带多模块的力气。
理光 GXR(配24-72mm镜头) 图 库 评 测 论 坛 报 价 网购实价
理光还同时为GXR配备了两款成像组件,分别为GR LENS A12 50 mm F2.5 MACRO(以下简称A12)以及RICOH LENS S10 24-72 mm F2.5-4.4 VC(以下简称S10)。A12成像组件采用了1230万像素的CMOS感光元件,镜头实际焦距为33mm,相当于35mm传统相机的50mm焦距视角。在此基础上还支持720p的高清短片拍摄以及RAW格式下4张/秒的连拍速度。而S10成像组件则采用1000万像素1/1.7英寸的CCD作为传感器,拥有最近对焦为1cm的微距性能。
理光GXR这一大胆的创举,使它的使用形式更加贴近专业单反相机,对拍摄环境的适应力大大提高,使用者不用再拘束于功能单一的DC镜头和成像原件,只需根据拍摄需求装卸组件,就能轻松得到理想的画面,像素、镜头光圈值、焦距范围、ISO范围及其降噪功能都随着组件的装卸而改变,做到随心所欲地进行不同的搭配。
二、理光GXR整体外观
遵循理光专业便携系列DC一贯的传统风格,理光GXR并没有因为颠覆而前卫的组件结构而摒弃理光一直以来复古风格的机身。理光GRX的外壳设计采用了合金压铸而成,表面覆盖抗腐蚀 “梨皮”涂料,耐用之余打造了一款超级耐久、手感轻盈的相机机身。此外,理光GXR在手柄位置铺设了一层仿真皮涂料,除了达到防滑的功能,更为GXR增添一种质朴的古典美。
理光GXR这样的相机,究其根本,可以看作是两台不同类别的相机,使用A12模块时相当于搭配50mm定焦镜头的1230万像素APS-C画幅CMOS传感器专业相机,而使用S10模块时相当于理光GX200这样的消费相机(传感器为1/1.7英寸CCD,1000万像素),适宜的焦段范围以及轻量化的机身。所以安装不同的模块时,外观也有所不同,机身尺寸113.9×28.9×70.2mm,与M 4/3系统的便携类型相仿。使用舒适度是理光最大的优势,在GXR上也有所体现,无论是使用哪个模块,握持时都相当舒适。
机身背面维持了理光一贯的按键排列,保证操作时都很顺手,另外由于机身较理光GRD系列高,所以液晶屏周边的空旷部位也较多。使用手感始终是理光所标榜的。
本文导航 | ||
|
- 理光冬日暖lovelove大型促销活动火热中
- 新年新希望 理光数码相机返现金200元2010-01-09
- 理光GXR优先体验会2010-01-11
- 数码相机新思路 理光GXR组件式系统发布2009-11-11
- 理光 GXR(配S10 24-70mm F2.5-4.4 VC镜头)(有34个商家在卖)
- 自由搭配 复古理光GXR系列套机降价促销08-06
- 单反or单电?分析什么用户适合买单电相机08-04
- 创新换镜头设计!配24-70理光GXR跌穿6K04-01
- 可更换镜头轻便卡片 理光GXR网友试用01-14
- 自由分体!理光GXR可换镜头相机新鲜上市01-13
- 被小米Ultra掩埋的日本CP+,中国发布成为主流03-04
- 直面徕卡Q3,类旁轴固定镜头中画幅相机GFX100 03-20
- 富士GFX100 RF定档3月20日布拉格,谁的大敌?03-10
- 尼康2025 CP+“突破边界”,Z卡口全维布局再现03-06
- 人像拍摄好物推荐:尼康Z6Ⅲ与尼克尔 Z 135mm f03-20
- 富士GFX100S II亿像破界!定格粤港澳大湾区的多03-13
- 蔡司强势回归:新的Otus 50mm和85mm f/1.4镜头03-14
- 新款索尼 16mm f/1.8 G 不仅焦距短,价格也是不03-18
- 佳能PowerShot V1虽然延时但也有好处03-17
- “AIGC办法公示”!平台、个人都需依法按规标识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