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富士这次推出的型号为W1的数码相机是第一部可以拍摄3D影像并可以裸眼直接观看的便携相机,是富士品牌一个极具革命性的尝试,也是数码相机的一个里程碑。将两个镜头融入一个机身中,使得富士W1与其他便携数码相机相比显得十分特殊。其革命性的3D影像拍摄与双镜头所带来的与众不同的2D影像拍摄能力究竟表现如何呢,让我们通过实际使用来对富士W1进行详细地评析吧。 一、先评后测
富士FinePix REAL 3D W1(以下简称W1)利用两个镜头拍摄的照片来模拟人眼距离视差生成立体映像为其主要原理。富士十分重视这一3D拍摄设备,全新开发了新的影像处理核心引擎,专门用于照片处理3D影像,可从两个CCD获得的摄影讯息判断人物距离、明亮,色调等等分析,最后合成3D影像。由于3D图像是不能在普通显示器上显示出来的,若要观赏或使用3D影像,除了W1的显示屏以外,还可以选择特殊的3D数码相框REAL 3D V1,或者使用专门的3D相纸来打印照片。 由于W1是富士所推出的3D影像系统中的核心产品(其他产品还包括可显示3D影像的数码相框等),对3D影像的记录能力自然是富士W1的重头戏。不过正是因为这是一款技术试水的产品,富士W1并不出彩。若以评价普通便携DC的标准来看,3倍光学变焦镜头、2.8英寸LCD、1/2.3英寸CCD、1000万像素等都只能算是相当普通的配置了。
另外,富士W1配备了两个镜头,因此即使在进行普通2D照片拍摄时,可以使用不同设置(双色彩、双感光度、变焦/广角)同时拍摄两张照片,对于这样一款革命性的新产品,对目前的数码相机市场会有怎样的影响呢?下面的试用内容为大家讲述。 二、富士W1整体外观 由于富士W1的特殊定位,两个镜头与成像系统使得机身比一般的便携DC大上不少,123.6x68x25.6mm的机身尺寸,300g的重量使得富士成为真正的“大块头”。显然作为首台3D数码相机,富士没有在机身尺寸上加以控制。虽然富士W1机身尺寸份量不小,但是机身正面的钢琴黑色烤漆显得低调优雅,侧面的仿金属的塑料起到点缀的作用。从背面上来看,狭长的尺寸及粗犷的设计使得富士W1看起来像是一个游戏机一般。 由于采用了两个潜望镜式镜头,富士W1采用了滑动镜头盖设计,用于保护两个镜头、麦克风以及闪光灯,尽管机身较大,但正面的滑盖面板起到了美化的作用,并没感觉十分臃肿。 富士W1圆润光滑的机身让人对它充满好感,流线型的划盖设计即保护了双镜头又照顾了双手操作手感。表面采用钢琴烤漆,十分亮丽,不过这也说明了它是一个指纹收集大户,在实际使用中机身十分容易沾染指纹。 三、富士W1局部细节 富士W1配备了两个3倍光学变焦(等效焦距为35-105mm),最大光圈为F3.7-4.2的富士龙镜头。由于镜头分别位于两端,闪光灯的位置只能选择在正中间。在镜头的旁边还配置了两个麦克风,支持立体声视频拍摄。 富士W1的液晶屏相当特殊,它也是一块能够显示立体影像的屏幕,23万像素。由于功能的特殊性,液晶屏看起来与普通相机的液晶屏比较不同。在2D状态下,屏幕显示的颗粒感还蛮大的。 按键设计为整体式,中间有凹下处两边突起,从而方便操作。磨砂的塑料材质开机后按键会有蓝色背光。而且由于主打3D功能,许多功能都独立成为了实体按键位于机身两侧,其中视差调节按钮是根据不同人的眼间距来提供对图像相叠距离的调整。通过按下2D按钮就可以切换拍照模式为普通照片,同时显示屏转变为2D显示。 数据线与电源接口被放置在侧面,W1的充电是使用适配器直充的,没有另配充电座。接口上面有保护盖覆盖,保护盖为掀开式,隐藏得较好,闭合的时候与机身过渡良好保持了机身的流线型。 由于富士W1采用了特殊的3D图片处理引擎,双镜头以及特殊的显示屏都是增加耗电量的元素,所以耗电量会增大不少,因此机器配备了1700mAh的大容量的锂离子电池,在实际使用中勉强能维持普通相机的续航水平,但在大量使用3D功能的时候,1700mAh还是稍显不足的。使用通用性强的SD存储卡,扬声器设计在机身的底部,左右各有一个。 四、富士REAL 3D W1特色功能 1、3D影像拍摄 富士REAL 3D W1通过RP自然影像系统将两个传感器采集的数据进行整合,通过特殊设计的3D显示屏将立体图像显示在屏幕中,然而这块特殊的3D显示屏与以往的3D显示技术不同,并非通过3D眼镜制造错觉产生立体效果。而是直接用裸眼就可以在显示屏上观看到立体影像。
因为这个原因,富士的3D数码相机有了其革命性的进步,可以使得人们观看3D影像的时候,脱离3D眼镜的束缚。但是另一方面,使用我们目前的2D显示设备以及影像记录设备却无法展现富士REAL 3D W1拍摄的3D图像以及影片,也就是说,若是想要观看到立体效果,必须使用富士配套推出REAL 3D V1数码相框,这为该影像系统的推广形成了瓶颈。也为我们的评测带来了困惑的地方。 由于无法通过各位的显示屏观看立体效果,也无法通过视频展现立体效果,只能通过大家的双眼才能观看到立体效果(用一只眼睛同样不能看到立体效果),单眼观看可以看到两个镜头记录下不同角度的影像,通过3D显示屏将两个图像重叠,双眼观看便能得到立体效果。所以这里暂时通过演示视频展现富士REAL 3D W1的3D显示效果。我们会组织网友参加富士REAL 3D W1的体验活动,让网友们亲身体验富士3D影像系统带来的全新3D世界。 富士3D影像系统,除了可以使用REAL 3D V1数码相框输出3D相机拍摄的3D图像以及视频外,还提供3D立体照片的冲印服务,使用富士独特的3D相纸,通过光栅结构来表现富士REAL 3D W1双镜头拍摄的不同图像,从而双眼可以观看到照片中的立体效果,上图的照片中,人物浮现于背景,前后的距离感强烈,笔者认为,富士3D照片的立体效果比相机上的3D显示屏更适合观看,没有重影等不适感。但画面中不平行与光栅的部分会被光栅结构切割,细看时会产品锯齿感。 2、高级3D拍摄 富士W1本来就配备了两个镜头来进行3D影像的拍摄,不过有时候需要成角度拍摄或者更远的距离才能拍摄出物体的立体感,这时候就需要使用高级3D拍摄模式。所谓高级3D拍摄模式就是不使用两个镜头拍摄,而是只使用左镜头进行两次拍摄来形成立体图像。其中包括两个拍摄模式,间隔3D拍摄与相对位移3D拍摄。
间隔3D拍摄就是有一个拍摄主体,通过对主要物体不同角度的两次拍摄就可以取得更加真实的3D图像了。
相对位移3D拍摄则是在移动的过程中对较大的风景进行拍摄,是需要移动较大距离才能显示出物体的立体感的。 3、双相机模式
富士W1因为配备了两个镜头与成像系统,所以在拍摄普通照片的时候,可以利用到双镜头的优势,提供相当于两部相机同时拍照的功能。富士也就因此设置了双相机模式,在这一模式下可以利用两个镜头拍出不同焦段、不同色彩模式与感光度的照片。 变焦/广角模式
在变焦/广角模式中,拍摄画面是自动显示左镜头的取景画面,此时可以进行3倍光学变焦,变焦的大小可以在画面的右下角得知。而右镜头会始终以广角端进行拍摄。
此时按下快门,相机会同时显示两个镜头拍摄照片的预览图,保存照片的过程会花费较长的时间。 双色彩模式
在双色彩模式下,可以选择标准+反转片、标准+黑白、反转片+黑白这3种颜色组合。通过查看照片可以看出两个镜头的位置差异使得拍出的照片角度并不一样。
由样张可以对比出,反转片颜色鲜艳真实,具有很高的实用性。而由于镜头位置的差异,照片所呈现的角度与效果不易把控,因为在取景时是自动以左镜头进行取景,右镜头的情况则难以了解。 双感光度模式
在双感光度模式下,左右镜头可分别以ISO100到400,ISO400到1600两种感光度范围进行拍照,不过可惜的是相机并不支持分别设定两个镜头的具体ISO值。
上图为双感光度模式下拍摄的两张照片,通过查看EXIF信息可以发现两张照片的拍摄时间相同。在试拍过程中,笔者发现富士W1多是自动以ISO400及1600这两个数值进行拍摄,由于ISO1600这一数值噪点过多,因此实用性并不算高。不过有时候需要在弱光环境下抓拍事物的话,多一只“眼睛”也是很有帮助的。 五、富士W1操作菜单
富士W1拥有和大多数富士相机相似的拍摄界面,这次在拍摄模式中除了双相机与特殊3D模式外,还拥有M档与A档。A档(光圈优先模式)可以进行三个档位光圈的调节。而M档则可以设置快门范围1/2秒到1/500秒,菜单在3D模式下同样有立体效果。
在功能上,除了3D拍摄外,富士W1并没有非常出彩的功能参数,基本上保持了富士以往的相机功能设定。色彩模式有普通、反转片、黑片可供选择。大部分常用拍摄设定都被安排在F模式里,不过测光与对焦方式则被安排在MENU菜单中,操作步骤较多。此外富士W1还有多种情景模式可以选择,如较常用的肖像、夜景(三脚架)模式等。
在照片回放上,富士W1可以以5张的主次模式进行排列,同时还有多达100张照片缩略图可供选择,在查询照片上十分便捷,但23万像素的显示屏显示100张照片,在精细度上显得不足。回放时处于3D模式,相机自动调节3D与2D照片的显示。 六、富士W1基础测试 1、感光度测试 本期评测室测试采用了标准色卡作为拍摄对象,尽量让拍摄条件更具一致性和可比性。 首先,作一个常规模式P档下的全像素拍摄效果对比。照片大小为1000万像素,通过截取上图红框区域部位,衡量相机在格档光圈下的画质对比。
富士W1使用的不是有口皆碑的SUPER CCD传感器,而是富士自家的普通CCD,在图像的画质上并没有突出的表现,测试可知,在ISO400以下画面有较好的表现,ISO400以上,画面的噪点较为明显,图像细节有丢失情况。 2、白平衡测试
富士W1拥有M档却没有手动设置白平衡功能,这一点让人比较费解。也看得出作为第一台3D相机,在功能上还有待完善。测试中可以看出,自动白平衡与白炽灯白平衡差别不大,偏暖色调。 3、LCD色彩还原测试
从上图对比可以发现,富士W1采用特殊设计的3D显示屏,23万像素,在显示2D图像的时候颗粒感较重。且液晶屏表面没有防反射涂层,在日光下常出现看不清屏幕的情况。但该屏幕用于显示3D图像,在现实3D图像的时候很有立体感,并可以手动调节,具备三级立体程度可调。 4、镜头畸变测试:畸变情况较严重 一般光学镜头,都不能做到完全准确拍摄出画面的“横平竖直”,总会使画面的线条出现一点的弯曲,这就是所谓的镜头畸变情况。好的镜头,畸变度便会越低,对画面的变形也会少一点。测试数据的畸变度呈负数,说明画面向四周膨胀,叫桶形畸变。畸变度呈正数,说明画面四周向中心收缩,叫枕型畸变。数值越接近0%的,说明成绩越优秀。一般广角端成绩在-2%以下的,属于较不明显的畸变;长焦端成绩在-1%至1%之间的,属于不明显的畸变。
我们采用专业的Imatest图像测试软件测试了富士W1的镜头畸变。富士REAL 3D在拍摄2D照片的时候,使用的是左边的镜头,由于采用的是潜望式镜头,在广角端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畸变,而在长焦端则表现稍好。 七、富士W1样张分析 富士W1的3D模式下拍摄的照片,在普通显示器下无法观察到立体效果,所以以下的样张皆为2D照片,有关3D拍摄的具体效果,敬请留意我们组织的网友体验活动。通过亲身观看3D显示屏感受立体画面带来的视觉冲击。 1、风景样张分析
由于富士REAL 3D W1的广角端仅为35mm,在拍摄风景样张时会比较吃亏,无法拍出更有气魄的照片。
在拍摄建筑时,可以看到在图像的边缘有桶形畸变的现象,在拍摄过程中,使用富士相机上常见的反转片色彩模式,可以使景物色彩鲜艳,画面更纯净。 2、微距样张分析
富士W1最多支持8cm的微距距离,这对微距拍摄功能来说不算出色。不过好在相机的对焦速度较为迅速,对物体细节表现也尚算不错。
上图黄色部分没有色彩溢出现象,色彩过渡自然。 3、弱光样张分析
在拍摄室内照片时,富士W1也没有占据优势,高ISO控噪能力一般。
在较复杂的色温下,由于没有手动白平衡功能,照片偏色现象较为严重。
由于富士W1拥有双感光度拍照功能,这是一张双相机模式下以iso400所拍摄的照片,可以明显的看出iso400时就已经开始出现噪点影像画面的情况,因此在一般情况下还是推荐使用低iso值或者减少使用全自动模式。 4、夜景样张分析
虽然在富士W1的拍照模式中,有夜景(三脚架)模式与手动模式,可是最高1/2秒的限制使得夜景的拍摄并不容易。 更多样张(点击查看带EXIF参数原图): PConline评测室总结: 富士3D影像系统的推出意图打破数码相机目前同质化的僵局,向着更高层次的技术进发,3D影像记录加速了立体影像的普及,同时也扩展了2D影像的记录方式。但是新事物在发展的初期,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有违现况的事情,富士3D影像系统同样如此,虽然突破性地实现了裸眼观看3D影像,但是需要一整套与其搭配的3D影像设备才能享受到3D数码相机带来的乐趣,对此好奇的人会有很多,而为其买单的人肯定少得可怜,不利于壮大市场。 第一个吃蟹的人总是满嘴是伤,富士REAL 3D W1的推出,大家对它从惊讶、好奇、赞许中回过神后,更多的是认为它不切实际,而且相对简陋的功能,并不完美的显示、拍摄效果,硕大的机身,高耗电等等问题都证明了它不是一款成熟的产品。但是富士开了个好头,3D影像必定是日后发展的方向,富士REAL 3D W1作为3D相机的始祖,日后必定写入相机的史册。就像当年数码相机的出现一样,同样饱受讽刺,但短短几十年间就代替了胶片相机成为目前的主流。 富士REAL 3D W1目前的售价为4000元,REAL 3D V1数码相框的价格为3400元,搭配这样一套3D拍摄、输出设备需要7000多元的价格,后期冲印成6R尺寸3D相片的花费为15元左右一张,相当于普通同尺寸照片冲印成本的一倍多。对于革新产品来说,这样的花费并不算过分,但是显然超出了一般消费者为好奇心而买单的底价,笔者在这里也不建议消费者盲目追新,所以就市场反应来说,富士REAL 3D W1还是步履艰难的。我们更希望能早日见到富士REAL 3D W2这样的升级产品,当3D影像技术普及后,还会有人取笑富士的执着吗?
|
鏀惰棌鎴愬姛鏌ョ湅鏀惰棌>>
正在阅读:走进立体拍摄时代 3D数码相机富士W1评测走进立体拍摄时代 3D数码相机富士W1评测
2009-08-26 06:41
出处:PConline原创
责任编辑:zhaoliany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