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尼康D3评测概述: 作为尼康第一台全画幅数码单反,D3使用的是一块1200万像素CMOS,虽然与佳能的最新型号相比,还有一段距离,但终究是跨越了一大步,会是尼康全新的起点。尼康D3作为最高级别的机身,不再区分高像素与高速连拍的版本,直接就提供了全画幅(以下称FX格式)9张/秒(9fps)连拍,和DX格式(500万像素)的11fps连拍。过往苦恼于D2Hs与D2Xs的N粉就不再有烦恼了。 本次评测使用了尼康 尼克尔24-70mm F2.8 AF-S N镜头,是尼康最新推出的纳米镀膜全幅镜头,配合D3一起实现了一流的画质,点击上图可以浏览没有经过后期处理的D3评测样张。 二、整体外观 尼康D3的整体造型源自D2Hs和D2Xs,不过和D300一样,在细节上作出了不少改变。最明显的是手柄上的红色倒三角,形状随着手柄作出调整,这个标志的改变,也代表了尼康寻求改革的决心吧?另外取景器的体积也变得十分巨大,内藏全画幅专用的高精度五棱镜,提供0.7倍放大倍率以及100%取景范围。 机身背面的按钮排布和D2基本一致,3.0英寸92万像素的LCD使得机身更为紧凑外,并没有影响按键的手感。D3的竖拍手柄部分,手感并不好,镜头卡口下方的突出让无名指和小指不能很好地握住手柄。而且竖拍手柄上没有设置一个对应的多功能方向键以及AEL/AFL键,对竖拍的操作感还是有很多影响。 三、局部细节
尼康D3的手柄与D2的其实是有区别的,稍微修改一下造型后,线条变得圆润,手感更舒适,略为倾斜的转轮更配合食指的操作。红色倒三角其实是随着手柄的改变而改变的,从以前的红色三角裤,变成现在的红色比基尼,更富动感,更加性感。
尼康D3的自定义设置里,为这两个按键都准备了多种备选功能,选择哪一个作为景深预览,就看摄影师的习惯了。评测员喜欢把两个按键都设置成启动虚拟水平,这样在横拍和竖拍时,都可以通过取景器内的指示,准确获得水平状态。
C、S、M选择拨杆设置简单但高效,熟悉后可以轻松进行盲操作。下方的“FX”标志,代表的意义十分深远。这是一个新的起点。
尼康D3的反光板复位速度十分高,但是其动作时的声音也很大,评测员在3楼阳台进行连拍时,在地面的行人都会抬头往上看。另外不得不说的是,D3拥有同级最快的37毫秒快门时滞,而取景器全黑时间也是相当的短。拍摄时的感受可以作这样比喻,一般单反会是“咔嚓”两声,而D3则只是“嚓”一声。第一次接触D3的人都会对其快速反应留下深刻印象。
D3以极低的像素密度来换取高信噪比,高ISO表现令人期待。D3的单个像素大小为8.45微米,比佳能1Ds Mark III的6.4微米大了接近30%。
硬质塑料旋入式保护盖遭到很多人的诟病,操作麻烦之余又容易丢失。换为橡胶材质后,操作性和保护性都加强不少,而且有连接到机身上,丢失的机会大大减少。
竖拍手柄的设计是尼康D3的一大败笔,缺乏功能之外(缺少八向选择键和AEL/AFL键,后者尤为重要),与横拍手柄的手感落差才是致命的,建议使用竖拍手柄时,一定要套上背带,不然很容易脱手。而且尼康的竖拍手柄一向没有设置手带安装位置,只能把手带固定在三脚架孔上。不像佳能那样,高中低档竖拍手柄一律设有手带安装位。
明亮的五棱镜取景系统,100%视野范围,0.7倍放大比率。而且在选择DX画幅或者5:4画幅工作时,取景器中超出画幅的地方会自动变暗,让用户容易区分,这是通过取景器内叠加的一层液晶实现的,缺点就是拆除主电池后,取景器会变暗。尼康单反的取景器辅助功能一向做得比较好。
由于尼康D3具有LiveVIEW实时取景功能,相信有不少静物摄影师会长时间把D3连接到电脑上配合Nikon Camera Control Pro 2进行拍摄,一个更为稳妥的USB连接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D3还具有HDMI高清输出,连接大屏幕HDTV与朋友观看照片,是最赏心悦目的事情了。
尼康D3使用EN-EL4a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容量2500mAh,电压11.1V,提供了强劲的电力支持。测试期间其中一次充放电周期内,使用了39%的电量拍摄了接近600张照片。照这样计算,D3的电池可坚持超过1500张的正常拍摄(包括LiveVIEW实时取景、正常回放等等)。
图中黄色箭头所指的是解开BL-4电池盒盖和电池体的拨杆,往指示箭头方向拨动,即可把电池盒盖与电池体分离。
EN-EL4a锂离子电池体与BL-4电池盖可以分离,方便用户更换电池。这个电池盒盖可不便宜哦,另外电池盒盖和电池体整组可以用在D300的竖拍手柄MB-D10上,能让D300达到8张/秒的高速连拍速度。
金属的锁定位,耐用性较高。不过从电池仓内部来看,质感比较一般。
尼康D3的驱动模式转盘上新增了“LV”模式,就是最近数码单反很流行的LiveVIEW模式,而且分为手持模式与三脚架模式两种(与D300一致),这点会在特色功能中详细介绍。而BKT包围曝光、闪光模式、L指令锁定按钮,还有驱动模式转盘上的模式,与前代均为一致。
3.0英寸92万像素的LCD,让照片回放与LiveVIEW都十分清晰,即使只是显示菜单,都让人看得更舒服。套用其中一位评测员的说话,“看完D3的LCD回放后,再也不想看其他数码相机的LCD了,D3的LCD真令人绝望”。虽然这句话有点夸张,但也反应出D3的LCD素质是何其的高。值得一提的是,D3的LCD回放效果与电脑回放基本一致,不会让人觉得有很大的差异。
高端单反都具有的光学取景器遮蔽功能,有效防止长时间曝光的通光溢出。
取景器上的屈光度调节依然是需要轻轻拉出才能进行操作,测光模式拨杆则是需要按下去才能操作,与过往没有差别。
橡胶制作的闪光灯热靴保护盖,外形还是很讨好,延续D3的流线造型。可惜橡胶材质的确与D3机身有很大落差,感觉就像是廉价的代用品。
由于LiveVIEW实时取景功能的“三脚架模式”只能由AF-ON键启动自动对焦,AF-ON键比起D2Xs时代更为重要,与AE-L/AF-L键分开独立设置是正确的。可以看出AE-L/AF-L键的面积比AF-ON键小不少,但是其位置的设定能使按动时有清晰的手感,与AF-ON键分开设置也更利于盲操作。
Mulit-CAM3500 FX对焦模块(D300为Mulit-CAM3500 DX)拥有51个对焦点,总不能还用前代的四向选择键了,八向才能快速选择对焦点。台湾网友戏称这个方向键有任天堂掌上游戏机方向键的良好手感,评测员没有这样的经历,不过也觉得这八向选择键的手感比其前代的四向选择键有了质的飞跃。中间带有确定键功能,在菜单操作上带来不少便利。另外该确定键还能在拍摄时恢复中央对焦点选择,在回放时还能定义为“缩略图开启/关闭、查看直方图、放大/缩小图片”其中一个功能。“放大/缩小图片”功能还能选择放大倍率,有高、中、低三档,而且放大时会自动定位到选择的对焦点位置,在回放确定合焦状况时十分快捷实用。 在下方的对焦区域模式选择中,省去了“最近优先动态对焦点选择”模式,毕竟这一模式在前代机型中使用率太低。
尼康D3为什么不采用CF、SD双卡设计,而采用双CF卡设计?尼康官方的解释是,由于SD卡不带控制芯片,在存储速度、数据稳定性上比CF要逊色不少。采用双CF卡设计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储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本次尼康D3评测采用SanDisk Extreme IV 2GB CF卡。
手柄除了外形有了改变外,覆盖材质也有一定的改变。现在手柄内则改成与外侧一致的材质,防滑性能稍有提高。
现在来看看这只“D3最佳挂机镜头”,尼康 尼克尔 AF-S 24-70mm f/2.8G ED。24-70/2.8是尼康前代镜头尼克尔Ai AF-S Zoom Nikkor ED 28-70mm F2.8D(IF)的替代型号,其设计理念是维持28-70/2.8的高画质,尽量缩小镜身体积,达到小巧、轻便又不失画质的目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24-70/2.8尽管还是恒定F2.8大光圈,但其镜身直接已经比28-70/2.8要小了5.5mm(83mm:88.5mm),但长度确增加了11.5mm,更加靠近尼康尼克尔AF-S VR Zoom Nikkor ED 70-200mm F2.8G(IF)这只小竹炮的感觉。
装上刺刀式镜头遮光罩HB-40之后,威猛感觉更加惊人。
24-70/2.8采用外变焦设计,24mm时镜头伸出最大,50mm时伸出最少。
通透的镀膜,汇集尼康最新的技术。其中内含一组Nano Crystal Coat纳米结晶涂层,还有内置3片ED低色散镜片以及3片非球面镜片,用料之精良着实令人羡慕。
24-70/2.8后组有密封镜片,防尘性能有保证,但是也要小心装拆镜头时碰到后组密封镜片。尤其是机身卡口上的对焦传动杆,不少后组密封镜片挂在它手上。
作为顶级金圈镜头,AF-S 24-70mm F2.8镜头具有防尘防水滴设计,镜头卡口一端的密封橡胶很好地保护了机身。
四、特色功能 1、两种LiveVIEW实时取景模式 尼康D3新增两种LiveVIEW实时取景模式,分别是手持模式和三脚架模式。
两者的区别主要是自动对焦方式的不同。手持模式采用TTL相位差式自动对焦(传统单反对焦模式),三脚架模式采用对比侦测自动对焦(一般DC对焦模式)。
手持模式基本与其他厂家的实时取景功能一致,也是采用机身原来的对焦模块,通过降下反光板,让光线重新进入对焦模块来完成自动对焦。除了多了反光板的降下和提升动作外,手持模式的自动对焦速度与非实时取景下的自动对焦速度一致。期间快门释放键和AF-ON键都可启动自动对焦。缺点就是对焦过程中,反光板降下后,画面会全黑。
三脚架模式令D3变成一部超级家用DC(光以对焦来说)。其原理是感光原件CMOS直接采集光线,通过EXPEED处理系统侦测画面对比度,然后控制镜头进行自动对焦。由于侦测对比度的元件即为位于焦平面的感光原件,所以三脚架模式下的对比侦测AF,其精确度要比TTL相位差式AF高,也不存在跑焦的问题,而且对焦过程中反光板不动作,画面不会变黑,适合在三脚架上拍摄静物。期间只能由AF-ON键启动自动对焦。然而D3的对比侦测AF合焦速度实在是令人难以忍受,比一般家用DC还要慢。当然,这项技术还处于初步阶段,难免会有瑕疵。 由于使用的对焦方式不同,可使用的对焦点也不相同。手持模式不受原来的对焦模块限制,可以选择画面任何区域为对焦点。手持模式受限于原来的对焦模块,只能在画面中间的51个对焦点(即非实时取景下的对焦点)中选择,覆盖面积比三脚架模式要少很多。 按住回放键,再按八向选择键的上和下,即可调节实时取景的LCD亮度。 2、高速连拍 如果说佳能靠小画幅来获得高连拍速度(1D Mark III:10张/秒连拍),那么尼康D3则正好击中佳能的软肋,以全画幅达到9张/秒的高速连拍。 从机械方面来说,9张/秒的连拍速度不是D3的极限。在DX画幅的状态下(510万像素,1.5镜头转换倍率),D3能达到11张/秒的连拍速度,超过佳能1D Mark III的10张/秒。得益于12通道平衡输出技术,以及EXPEED处理系统的高速处理能力,D3能以全画幅1200万像素达到9张/秒的连拍速度。相信数据处理量是制约D3未能在全画幅下达到11张/秒的原因。 实际使用过程中,9张/秒的连拍速度下取景器中画面晃动不明显,连拍过程中尽管反光板快速的上下运动,但取景器全黑时间相当的短,依然能在取景器中清晰看到被摄物体。这对连拍时追踪被摄物体有很大的帮助。至于11张/秒的连拍速度下,反光板的运动速度达到干扰取景器观察的程度,连拍过程中画面有明显的模糊感,对于追踪被摄物体会有一定影响。 3、ISO 25600超高感光度 D3在扩展情况下能使用ISO 25600这一超高的感光度,达到数码单反中最高的水平。 D3在标准设置下,感光度范围是ISO 200-6400,扩展情况下能达到ISO 100-25600超大的跨度。在之前的日子内,佳能一向以高ISO噪点少而压制着尼康的数码单反,而尼康D3的出现,能不能颠覆这一情况?请留下本文的测试部分。 自动ISO功能的设定很细致,调节的范围也相当大,最可贵的是最大感光度能调节到ISO 25600。不过如果机身能以镜头的焦距作准则,自动调节最小快门速度,则更显智能化。 4、动态D-Lighting D-Lighting是尼康后期处理的一向重要功能,能把欠曝的照片调整成正常效果,提升暗部的细节程度。而D3和D300更新增动态D-Lighting功能,将属于后期处理的D-Lighting搬到拍摄过程的处理中。动态D-Lighting可保留高光和阴影区域中的细节,创见对比度自然的照片,用于高对比度场景的拍摄尤为理想。 与以往D-Lighting只调节暗部亮度不同,动态D-Lighting更着重于画面对比度以及局部细节的处理。在使用了动态D-Lighting后,将不能在优化校准功能上调节画面对比度和亮度。在HI 0.3或以上的感光度时,动态D-Lighting无效。 5、微调优化曝光 如果摄影师觉得D3的测光模式不合自己的口味,例如觉得3D矩阵测光总是欠曝、中央重点测光总是过曝等,可以通过微调优化曝光功能来调节测光模式的倾向。
微调优化曝光功能能对三种测光模式进行独立调节,调节范围是-1到+1,以1/6为步长。调节幅度很精细,能满足挑剔的使用者的要求。 6、优化校准 优化校准功能可以说是之前的最优化影像的升级版。内建的4种模式,能对画面进行细微的调节,例如锐化程度、对比度、饱和度、色相等。 新模式的调节方式更加直观,新增的网格显示功能,能显示出不同模式之间的差异,还有调整前后的区别。快速调整功能允许用户快捷的调整整体效果。 单色模式内的选项与其他模式稍有不同,增加了黑白胶片时代相当有用的滤镜效果还有调色功能,相当于在镜头前加上不同的滤色镜片。滤镜效果中,黄色(Y)、橙色(O)、红色(R)能增强对比度,可用于风景拍摄中降低天空的亮度,效果依黄橙红逐渐增强。绿色(G)能柔化肤色,主要用于人像拍摄。尼康更提出,使用滤镜效果所取得的效果比使用物理滤镜更明显。 7、虚拟水平 尼康D3和理光GRD II是最近推出的内置电子水平仪的数码相机。D3根据来自相机方位传感器的信息,显示虚拟水平状态。 虚拟水平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以机背LCD显示,一种是以电子模拟曝光指示尺作为指标来显示。后者可以用Fn键或者景深预览键来激活。虚拟水平功能对于广角拍摄来说十分实用,如果D3能像理光GRD II那样提供水平状态的声音提示,则更显人性化。 8、AF微调 跑焦问题一向都困扰着单反用户,由于检测自动对焦的模块与感光元件不是在相同的位置上,所以轻微的误差即会造成对焦不准确的情况。 D3提供20只AF镜头微调数据储存,可独立调整某一只镜头,也可统一调整全部镜头(20只以及其他)。 9、非CPU镜头数据 对于某些没有内置CPU的老式镜头,D3提供了手动设置镜头参数的功能,可储存9只非CPU镜头的数据。 如果这些老式镜头最大光圈大于或等于F5.6,则可以实现电子测距仪和部分测光功能。 五、操作指南
可以看见尼康D3还是沿用按键+前后拨盘的操作设计,在常用参数上还有专用的按键。全部按键的手感都非常好,尤其是快门释放键,与一般的廉价数码单反有着很不一样的手感。不过机身左边的OK确定键,使用率确实很低,如果也能像Fn键那样作为自定义按键,则能增加使用上的灵活性。
六、PConline评测室测试 1、感光度噪点测试 本测试采用PConline常用场景,光源为恒定钨丝灯。机身设置如下:优化校准(标准),高ISO降噪(关闭),镜头(24-70/2.8),光圈(F8),脚架上1秒曝光延迟拍摄。截图红框位置作对比。
可以看出在关闭了降噪功能后,即使是ISO 800也比较难发现噪点,到了ISO 1600也只是在暗部出现了可见的噪点。直到ISO 3200,画面的实用性还是很高的。ISO 6400时出现了较多的噪点,并且出现轻微的偏色现象。ISO 12800时开始出现亮点,并分布于画面各处。ISO 25600时亮点变得非常多,整个画面布满杂色点,画面偏色严重。 总体来说,在关闭降噪功能的情况下,ISO 3200或以下是非常有实用价值的,所以自动ISO功能大可设定最高ISO为3200(D3默认设定也是这样)。而ISO 6400则需要适当开启降噪功能才有比较理想的使用价值。 以下是各种降噪设置的对比图,从ISO 3200开始对比。
ISO 3200时看不出明显的区别,在画面反光出可以看到降噪后噪点确实是少了点。
ISO 6400时降噪的效果就很明显了,标准降噪即能达到较好的画面纯净度,但细节也得到较多的保留。
ISO 12800时开始出现亮点杂色点,但开启标准降噪后,亮点即消失。强降噪令画面细节丢失不少,画面明显模糊。
ISO 25600的区别就十分明显了,总体来说,标准降噪能得到一个较好的平衡,即噪点有效减少,画面细节没有太多丢失。 2、白平衡测试 本测试采用PConline常用场景,光源为恒定钨丝灯(白炽灯)。机身设置如下:优化校准(标准),高ISO降噪(关闭),镜头(24-70/2.8),光圈(F8),脚架上1秒曝光延迟拍摄。
可以看出D3的自动白平衡是准确到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跟钨丝灯(白炽灯)白平衡相比,几乎没有差别,而且与肉眼所见也很接近。尼康EXPEED处理系统综合处理能力使得D3的自动白平衡有着出色的表现。请留意风景样张分析中的第3张绿色灌木丛。 3、分辨率测试 采用D3搭配尼康AF 50mm/F1.8D镜头拍摄ISO 12233分辨率标板,然后用Imatest软件进行测试。D3机身设定如下:优化校准(标准),高ISO降噪(关闭),脚架上1秒曝光延迟拍摄。在优化校准设置上,D3与D300采用相同设置,锐利度设为默认的4(从0到9共10级)。 可以看出,作为全画幅的D3,在分辨率上没有明显拉开与D300的距离,部分光圈数值还比D300要低。看来小画幅在画面锐利度上的确有一定优势。 4、镜头畸变测试 测试时采用尼康 尼克尔 AF-S 24-70mm f/2.8G ED的不同焦段拍摄Imatest软件生成的方格图,再用Imatest量化畸变结果。测试结果以百分数标示,数值越接近零,表示畸变越小。数值为负的,表示为桶形畸变,画面向外膨胀。数值为正的,表示为枕形畸变,画面向内收缩。
综合来说,尼康尼克尔AF-S 24-70mm f/2.8G ED的表现未算最优秀,尤其是在广角端有较大的畸变度。但在全画幅上能有如此成绩,也属不错。 5、连拍测试 本测试采用SanDisk Extreme IV 2GB CF卡,以及尼康AF 50mm/F1.8D镜头拍摄固定静物场景,采用三脚架固定,以便使拍摄画面一致。拍摄数据如下:
以上数据是在FX全画幅状态下测得,理论连拍速度为9张/秒。D3实际测试基本能达到理论值。D3虽然有高速连拍,但是连拍张数是其弱点。相比起佳能1D Mark III可以连拍70多张RAW的能力来说,D3只能连拍不足20张RAW的能力实在不值一提。尽管降低画质,但仍未能较大幅度的提高连拍张数,评测员认为除了机内缓存的问题外,还有其他相关因素。而且D3还有一个限制,就是最大连拍张数被限定在130张以下。连拍张数是阻止D3追击佳能1D Mark III的主要原因。值得一提的是,以上数据是在关闭机内降噪功能后测得的,如果开启降噪功能,连拍速度不变,但连拍张数会受限制,以最强降噪为例,连拍张数会从21张下降到13张(注意:连拍速度不变)。 6、连续对焦测试 本测试采用尼康 尼克尔 AF-S DX VR Zoom-Nikkor ED 18-200mm F3.5-5.6G (IF) 镜头在DX格式下最长焦端拍摄,采用AF-C连续自动对焦,中心单点AF。图片缩小后以动画形式表现,画面右下角打勾的表明合焦准确,打叉的表明合焦不准确。 图中24张图片,只有开始时第5张合焦不准确,其他图片均能准确合焦在主体人物上,即使过程中出现干扰对焦的人物。D3的连续对焦以及追焦的能力值得肯定。 7、对焦速度测试 本测试采用两个光线环境测试,亮处为光线充足的拍摄台,暗处为只有少量散射光的位置,亮处与暗出光比相差8 EV。测试时采用24-70/2.8镜头,70mm端。与主体距离约0.7米。先用MF对焦到无限远,从半按快门释放键到响起合焦提示音,计算所需时间。
明显D3的边缘对焦点的合焦能力低于中央对焦点,而且差距很明显。在使用边缘对焦点时还有出现拉风箱现象,这是中央对焦点不曾出现过的。 8、紫边测试
搭配镜头为AF-S 24-70/2.8。从截图可观察到,AF-S 24-70/2.8在一般场景下都没有可见的紫边。D3搭配AF-S 24-70/2.8在紫边表现上可以说是无懈可击。 9、LCD效果测试 测试时先用D3作手动白平衡调整,再拍摄色卡。然后用LCD回放后,再以佳能400D拍摄D3的LCD效果。
可以看出,D3的LCD效果与实际照片很接近,是从评测期间的使用过程中,评测员也没有发现D3出现类似索尼a700的LCD与实际照片相差很大的情况。 七、实拍样张分析 实拍样张全部采用14Bit RAW文件拍摄(大部分为无损压缩,少部分为最高质量的无压缩),Nikon Capture NX 1.3版直接输出最高质量JPG文件。无后期制作。机内降噪功能一律关闭。 1、风景样张
本样张使用腾龙17-35 F2.8镜头拍摄,目的是看看全画幅CMOS能把镜头的问题暴露得如何。从画面中很明显能看出紫边和边缘劣化问题,尤其是边缘劣化十分明显。腾龙17-35的解析力不算高,如此丰满的细节是拜尼康D3的全幅CMOS所赐。
本样张测试的是尼康D3的宽容度,查看100%大图的时候可以看到无论是前方的树叶还是后方的建筑物,都有足够的细节,看来全画幅CMOS对于宽容度的提升同样有帮助。新的EXSPEED图像处理器具有动态D-LIGHTING效果,无需拍摄后再后期处理。本样张使用了柔和动态D-Lighting设置。
这也是评测中时常用到的一个场景,网友可以对照一下其他评测文章的效果。尼康D3没有其他相机自动白平衡偏黄的问题(即使是自动白平衡十分准确的相机,在这个场景都会出现偏黄的现象),正确地反映出叶子的颜色。尼康尼克尔24-70mmF2.8镜头收缩至F4时,带来良好的锐度和背景虚化效果。
本样张是使用尼康尼克尔24-70mmF2.8镜头拍摄,与腾龙17-35一比较就可以看出两者对于紫边的控制能力,边缘也没有很明显的劣化,好马配好鞍的搭配标准,确实很有必要,好机身与好镜头一配合,画面马上提升一个层次。
全画幅最明显的提升就是细节,样张中的烤漆纹理细节、螺丝反光细节都十分清晰。 2、一般夜景样张
夜景样张也是充分体现全画幅CMOS性能的评测环境,纯黑的天空有着十分优秀的纯净度;即使没有使用动态D-LIGHTING,画面也有充足的细节。
使用长焦端拍摄的样张,画面同样纯正,钢索之间的细节可以看出解析力十分不错。 3、植物微距样张
搭配镜头为尼康尼克尔24-70mmF2.8。由于是全画幅以及是近距离拍摄的关系,尽管是F8的光圈,依然能够得到较浅的景深。画面中花朵的纹理清晰,而且在左边的白色花瓣细节十分丰富,显示出D3的宽容度上的优势。
实在不得不赞D3的噪点控制能力。在上图关闭高ISO降噪并且ISO为640的情况下,画面依然有着很高的纯净度,就算在噪点容易出现的暗部,也没有出现能影响画面的噪点。
除了噪点控制优秀,出色的色彩效果也是D3的强项。上图套用优化校准的“鲜艳”模式,在拍摄红红绿绿的花草时,基本不用后期调整,默认的设置足以获得很好的色彩效果。 4、弱光手持夜景样张 拍摄这组样张时全部手持,并且适当提高ISO,可以查看D3在高ISO下的画质表现。搭配镜头为AF-S 24-70/2.8G。
具有最高ISO 25600的尼康D3能够轻松手持拍摄夜景,靠着良好的噪点控制和降噪,使用ISO 1600也能得到十分好的画质。尼康D3的降噪选项丰富,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自由选择。
若要进行手持夜景拍摄,评测员觉得较好的设置是:开启自动ISO,最高感光度为3200,最低快门速度为1/80,机内降噪开启标准模式(拍摄样张时一律关闭了机内降噪)。这样出来的效果,既不会因为ISO过低而造成画面抖动模糊,也不会因为ISO过高而产生大量噪点。
5、人像样张
搭配镜头为AF-S 24-70/2.8G。在70mm端以F4拍摄,由于光线较弱,快门速度只有1/40秒,这凸显出D3和AF-S 24-70/2.8这个搭配缺乏防抖功能的弱点。整体画面由于抖动,画质较一般。
搭配镜头为AF 85/1.4D。在F1.6的光圈下拍摄,快门速度得到保证,画面结像清晰,焦内可以看到较锐利的成像,焦外则有较好的虚化。D3在“自然”优化校准模式下,色彩偏淡,不过正适合拍摄人像题材。机内提高两级对比度(-3到+3共7级,从0提升到+2),以及提高两级锐度(0到9共10级,从2提升到4),画面得到较好的色调与锐度。
搭配镜头为AF 85/1.4D。机内提高两级对比度(-3到+3共7级,从0提升到+1),以及提高两级锐度(0到9共10级,从2提升到4)。
搭配镜头为腾龙17-35mm/F2.8-4。搭配该镜头的原因是想利用17mm大广角来营造有趣的透视效果。从图中可以看出全画幅的广角优势,搭配全画幅广角变焦镜头,简直是如鱼得水。 八、PConline评测室总结
作为尼康第一部全画幅数码单反,D3的象征意义巨大,甚至有点超过其实际意义,不少人是冲着D3的全画幅来买。诚然D3的强大功能,实在令人心动,众多专业、顶级的配置令D3无愧于尼康王者的地位。但是细看D3拍摄出来的照片,尽管画质很优秀,但似乎真的如网络传言所说,失去了尼康特有的如刀削斧砍般的锐利感觉。 正如文章题目所说,D3只是一个起点,它代表的是尼康新时代的到来。D3虽然强大,但并不是完美,它需要的是更加多的改进。更强的连拍功能、更高的像素(维持高ISO优势前提下)、更好的操作性能、更轻便的携带性…… 若要说D3的定位,向来尼康和佳能都是错位竞争的,D3正好在佳能1Ds Mark III和1D Mark III中间。田忌赛马式的竞争使D3比起1Ds Mark III还有不少距离,但比起1D Mark III则有不少优势。不过在对焦速度、连拍张数等硬性指标上1D Mark III还是略占上风。评测员认为D3还不足以令购买了1D Mark III的用户转投尼康,但对于准备购买这个价位机型的买家,D3有着绝对的吸引力。 更多样张:点击查看原图,保留EXIF信息 |
正在阅读:巅峰上的新起点!全幅数码单反尼康D3深入评测巅峰上的新起点!全幅数码单反尼康D3深入评测
2007-12-24 09:13
出处:PConline原创
责任编辑:chencong
尼康D3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登录|QQ微博微信
欢迎参与讨论,分享你的看法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