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评测概述 索尼A700是一台中端数码单反机身,本次评测使用索尼 卡尔·蔡司 16-80mm F3.5-4.5镜头进行评测,等效35mm相机焦距24-120mm,涵盖了24mm广角至120mm中焦焦段,是一种具有广泛适应性的搭配。索尼A700是第一款使用1200万像素CMOS的中端单反,而且该感光元件是索尼定制的EXMOR CMOS,具有超强的高感光度,ISO 100-6400宽广范围,继续采用BIONZ作为主处理器,继承了A100的多种照片风格、D-Range功能。机身另一个彰显索尼特色的地方是那块3.0英寸92万像素LCD,显示效果锐利明晰,色彩鲜艳,回放照片确实是第一流的。 1200万像素带来的优秀画质是让人惊讶的,点击上图抢先预览评测样张。 二、整体外观: 索尼α700整体外观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刚阳,整体线条比α100要硬朗了不少,而且体积上也比α100大了不少(α700:141.7×104.8×79.7 mm;α100:133.1×94.7×71.3mm),重量大了26.6%(α700:690克;α100:545克)。但相对于同样是中端单反的如佳能40D和尼康D200,体积和重量上都略小一点。 除此之外,宽大的手柄和机身众多的按钮也是很令人注目的。手柄的造型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而且相当的宽和厚。手掌大的用家可以完全不用担心握持手感的问题,不过手掌小的用家就会觉得这手柄太大了一点,需要很用力的握持。手柄表面的橡胶纹理稍嫌过于细致,以至防滑效果不足。 造工方面,索尼的品质一向有目共睹,α700也没有令人失望。不过这次α700的评测时间不长,未能确认到α700是否有α100的普遍问题--手柄橡胶开胶。从机身底部看,底部是由5片部件组合而成,机身底部的一体性让人担心,而且也不够美观。 三、局部细节
卸下镜头可以看到,α700卡口上一圈橙色的标志。而且从正面看,α700的线条显得很刚阳,一洗α100圆润的感觉,更加显出中端力量的形象。
每家厂家的单反都有特别的反光板动作声音,而且不同级别的型号也有不同的声响。α700的反光板动作声音则比起其他中端型号都要硬朗,有部分发烧友会觉得这种声音很动听,但是对于拍摄的隐蔽性来说,这声音未免也大了点。而由反光板动作带来的震动,也跟声音一样比较大,在连拍的时候会有很明显的感觉。连拍的时候取景器内全黑的时间比较短。
索尼在近日推出α700更换对焦屏的服务,提供M型和L型两款替换的对焦屏。M型对焦屏具有较高的亮度以及清晰度,能够满足使用F1.4-2.8大光圈镜头进行手动调焦的需求,并且去除了原装对焦屏上的16:9参考线。L型对焦屏设计了水平方向三条以及垂直五条的参考线,适用范围更广。从上图红色箭头处可以看到卡口内部的电路,环顾整个卡口的下面,都可以看到内部的装置,似乎密封性值得考量。
拥有1224万像素的索尼α700,像素上比起佳能40D有明显优势,与尚未上市的尼康D300也打个平手。但因α700配置了Super SteadyShot机身防抖功能,在实用性和综合性能上相比其他机型有不少优势。至于画质方面,留待下面的样张分析来说明。
索尼α700的MR自定义模式,算是中端机型常备的功能了,相当于佳能40D的“C1\C2\C3”模式。
镜头释放按钮设置较合理,使用时不会太硬或者太难操作,更换镜头时比较轻松。下面的对焦模式旋钮,集成了单次自动对焦(S)、自动选择自动对焦(A)、连续自动对焦(C)、手动对焦(M)全部模式。在熟悉了操作后,可以轻松进行盲操作,而且旋钮造型也不容易误触。
其他牌子型号的景深预测按钮都是设计成右手来操作的,而索尼α700则设计成用左右来操作,右手反而觉得不便。不过这样的设计,只要习惯了就没有太大问题。
索尼α700的快门释放按钮弹性十足,手指按动时产生的震动也比较少,两段快门感觉尚算清晰。前后滚轮虽然定位清晰,但是操作感觉都偏软,尤其是后滚轮,设置的位置经常造成误触。在α700的Logo旁边的对焦辅助灯,发出来的光线是一片小小的红色光斑,亮度不高,但足以辅助对焦,而且对被摄物体(例如人)的干扰很少。
尽管Eye-Start AF这个功能很炫,但是实际操作上,尤其是采用单次自动对焦时候,这个功能并不好用,感应的时机比较难掌握。还是使用半按快门对焦或者按动AF/MF按钮对焦(菜单内可设置成AF-ON功能)比较能掌握时机,而且更省电。
尽管是中端机型了,但还是没有设置内闪自动弹出,或者可能是越高端的机型,内闪的硬件设置越简单(佳能1系列、尼康Dx系列连内闪也没有了)。内闪的弹出角度和高度都不大,不过应付没有装遮光罩的广角镜头,还是不容易出现遮挡的。
LCD是需要重点介绍的。现时为止,上市的单反来说(尼康D3、D300还未上市),索尼α700的LCD分辨率是最高的,达到92万像素,是一般单反LCD的4倍。而且尺寸达到3英寸,可以在拍摄完ISO 12233分辨率标板后,在LCD观看全图时(没有放大),直接看清楚分辨率标板上的数字。分辨率之高,不是一般LCD可以比较的。 在强烈阳光下,大多数数码相机的LCD都变得难以观看,图像基本看不清楚。但是α700的LCD抗强光性能,是评测员所遇到的数码相机中最好的一部。在强光直接照射下,依然能清楚看到图像的细节、色彩。 除了分辨率和抗强光性能外,α700的LCD色彩效果还十分的讨好,以至于变得很“假”了。在LCD上观看图片时,无论是色彩、立体感还是细腻程度,都比在电脑上用CRT或者LCD显示器的来得好。所以往往在拍摄时查看机身LCD,觉得图片拍得不错,但回到电脑前观看,便会很失望。 显示效果太好,可能就是α700的LCD唯一的缺点了。
支持CF卡是大势所趋的,不过索尼α700在α100的基础上,新增了对记忆棒的支持。开启储存卡槽盖时会自动停止对卡的读写操作。
没有加上耗电的实时取景功能,理论上索尼α700的耗电应该不会太大。但事实上,Super SteadyShot机身防抖才是最大的电老虎。当开启Super SteadyShot机身防抖并且不关机的边走边拍,实际上防抖机构是一直在动作的,耗电量自然大增。所以索尼把防抖开关设置在这么显眼的为止,并不是要炫耀α700有机身防抖功能,而是要提醒用家:没有需要的时候,记得关闭防抖。 α700在开启防抖、不使用闪光的时候,全满的电池拍摄了不到350张便自动关机了。但在适当关闭防抖的情况下(例如光线充足便关闭防抖),续航能力则大增。
想当年α100在影棚拍摄时,机顶热靴不能直接连接引闪器,内闪又没有手动调节功能(会有预闪),结果α100在棚拍时不能正确引闪影室灯,极度郁闷。现在α700不但设置了闪光同步端子,而且内闪还可作手动调节,并且输出功率可从1/1到1/16调节,对影棚拍摄十分有用。 不过对于连接高清家电的HDMI端子,索尼没有随机附送对应的信号线,这又为以后的后续消费留下伏笔了。
作为中端单反,索尼α700搭配卡尔·蔡司 Vario-Sonnar T* DT 16-80mm F3.5-F4.5 ZA 镜头时,整体重量为1221克(机身连镜头和电池,加上一张CF卡),属于轻量级水平。机身加上电池的重量为770.5克,也比佳能40D的822克(带电池)的重量低不少。 四、特色功能 D-Range优化功能: 索尼A700继承了索尼A100上首创的D-Range功能,D-R可以自动调节画面的宽容度,使得画面无论亮部和暗部都有充分的细节。下面是D-Range的效果展示:
通过前方处于暗部的树木与后方亮部建筑的对比,可以看出D-RANGE在控制宽容度上确实很强劲。当然在一般拍摄的时候,无须使用太高级数的D-R,因为会使画面的光照不符合真实环境,类似做了HDR(高宽容度)的超现实效果。 五、操作指南
按键众多,似乎已经是索尼/柯美单反的特色了。相对于柯美α7D的双转盘(每个转盘还有两层控制层)的设计来说,α700的按键安排收敛(或者说简化)了很多。机身右肩上原本常见的辅助LCD或者转盘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四颗常用功能按钮。曝光补偿键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操作,但是驱动模式、白平衡、ISO键则需要长一点的拇指来操作,或者直接用左手来按动,显得比较别扭。后拨轮之前都说明过,很容易误触。
由于采用摇杆来代替传统的十字操作键,机背右边的按键编排显得宽松一点。控制摇杆的手感很好,配合菜单的操作,能迅速设定各参数。AF/MF转换键是一个方便的设定,能迅速转换自动对焦与手动对焦,对于使用非超声波马达的镜头来说,是十分有用的功能。而且还可以设定成“AF-ON”的功能,单独控制对焦的启动。AEL曝光锁定按钮的周围是测光模式切换转盘,不过该转盘手感超硬,转动时需要较大的力气,对于只用拇指来操作,会显得比较辛苦。另外AF/MF按钮和AEL按钮在回放时充当放大和调整显示张数的功能,变换回放放大倍数则由后拨轮负责。 C键可以设定成不同功能,默认是创意风格。Fn键则是快速导航键,按下后可以快速调节拍摄参数。
左边是拍摄菜单,右边是回放菜单。在拍摄状态下,可以通过快速导航或者专属显示来调整拍摄参数。在回放模式下,照片最大可以放大13倍。
主菜单分为四大类,可以通过摇杆来切换不同类的参数页,或者利用前后滚轮来切换,控制上灵活性十分高。
左边是在拍摄状态下,利用快速导航和前后滚轮来切换拍摄参数的状态,必要时还可以向下按下摇杆进入各参数的专属显示。右边就是创意风格的设置项。
左边是各种包围曝光的显示,有一般包围曝光、白平衡包围曝光、D-R包围曝光。右边是菜单中比较吸引人的设置项目。
在升级了Ver.2新固件后,α700没有明显的改善。 六、PConline评测室测试 1、感光度噪点测试 测试时,索尼α700机身设定为:最大像素超精细(X.Fine)JPG格式,自定义白平衡,F8光圈,创意风格为“标准”,对比度、饱和度、清晰度均为“标准”,机内降噪为“弱”(没有关闭的选项)。截取红框位置作对比。在升级固件前后,评测员均拍摄了ISO噪点图,所以以下以Ver.1和Ver.2两个固件来对比。
以上是场景中亮部噪点对比。先看整体的噪点,α700在低ISO时中灰位置的噪点很少,画面相当的纯净。而直到ISO 800,也看不出明显的噪点。画面从ISO 1600开始变得粗糙,但情况并不严重,ISO 1600完全可用。ISO 3200时画面噪点有明显增加,画面色调开始被噪点干扰,不过相信1200万像素缩小到800万像素甚至600万像素之后,仍有相当好的画质。ISO 4000开始,画面出现轻微破碎感,但机内降噪的作用开始发挥,画质模糊了不少。ISO 5000和ISO 6400实用性不大,主要用于应急的情况。 再来看看升级固件之后的区别。主要区别出现于ISO 1600时,Ver.2的噪点比较少。ISO 3200也有差不多的效果。但高于ISO 3200,Ver.1和Ver.2的区别便不明显了。
场景中暗部的噪点对比。暗部的噪点,更早的从ISO 800开始便出现,其余的情况跟亮部的差不多,只是暗部的噪点更加明显而已。 α700在ISO 1600或以下的感光度,完全可用于日常的拍摄,而且有较好的噪点表现,可放心使用。而α700本身的自动ISO功能,也将ISO的上限定在1600,可见索尼对α700的ISO 1600或以下的感光度是比较有信心的。至于ISO 3200以上的感光度,建议缩图来用,毕竟1200万像素可用度很高。 2、白平衡测试 测试时,索尼α700设定为:最大像素超精细(X.Fine)JPG格式,F8光圈,创意风格为“标准”,对比度、饱和度、清晰度均为“标准”。截取红框位置作对比。在升级固件前后,评测员均拍摄了白平衡测试图,所以以下以Ver.1和Ver.2两个固件来对比。
测试环境为白炽灯(钨丝灯)光源。α700自动白平衡还是偏黄和偏红,跟机内钨丝灯白平衡有相当大的差别。升级固件后,Ver.2在自动白平衡上,稍微没有那么红,但表现还是不算理想。 3、分辨率测试 测试时在恒定光圈的室内,拍摄ISO 12233分辨率标板,α700搭配镜头为卡尔·蔡司 Vario-Sonnar T* DT 16-80mm F3.5-F4.5 ZA。索尼α700机身设定为:最大像素超精细(X.Fine)JPG格式,自定义白平衡,创意风格为“标准”,对比度、饱和度、清晰度均为“标准”,机内降噪为“弱”(没有关闭的选项)。使用Imatest软件测试画面锐度。在升级固件前后,评测员均拍摄了分辨率测试图,所以以下以Ver.1和Ver.2两个固件来对比。 计算上两次拍摄时的误差问题,升级的Ver.2固件似乎没有明显的提升,甚至有倒退的现象。不过该镜头的边缘锐度(表中未列出)与中心锐度比较一致(除了最大光圈外)。 4、镜头畸变测试 测试时采用镜头的广角端以及长焦端拍摄Imatest软件生成的方格图,再用Imatest量化畸变结果。测试结果以百分数标示,数值越接近零,表示畸变越小。数值为负的,表示为桶形畸变,画面向外膨胀。数值为正的,表示为枕形畸变,画面向内收缩。 5、防抖测试 测试采用卡尔·蔡司 Vario-Sonnar T* DT 16-80mm F3.5-F4.5 ZA的80mm端,距离ISO 12233分辨率标板1.5米拍摄标板的中央部分,从1/60秒快门一直减慢到1/2秒(1EV步长),每个快门速度拍摄10张,再以肉眼判断是否受到抖动影响。防抖成功的判定为100%,防抖发挥部分效果的判定为50%、防抖完全没有效果(图像完全模糊)判定为0%,10张截图防抖成功率平均数将为实际成绩。
从测试结果看,在降低3级安全快门速度后,α700仍然维持到60%的防抖成功率,成绩较令人满意。 6、对焦测试 a、连续自动对焦测试 测试时,评测员站在路边,拍摄路上行走的汽车,汽车时速约40千米/小时。读者请留意以下GIF动画中第1、2、3帧,画面左边是有一条柱子的。在汽车出现在画面前,α700对焦在近处的柱子上,对焦距离约1.5米。当汽车出现在画面后,马上对焦在汽车上,并且连续拍摄到汽车经过评测员身边。α700设置:长焦端、ISO 400、F5.6、连续自动对焦、5张/秒连拍、中央对焦点。从16:34:33拍摄到16:34:35,两秒左右,拍摄了12张。以下是这12张图片合成的GIF动画。 以下是画面中央汽车的头部截图,截取前11张。
可以看出,在前11张中,除了部分一两张因为快门速度不足,造成画面稍微模糊外,其他的都能准确合焦。α700连续自动对焦的准确度令人满意。 b、暗处对焦速度测试 测试时,采用三脚架固定α700,卡尔·蔡司 Vario-Sonnar T* DT 16-80mm F3.5-F4.5 ZA的80mm端对准暗处的具有反差的物体。测试时关闭对焦辅助灯。采用中央对焦点和最左边对焦点,先手动对焦到无穷远,再半按快门对焦。从按下快门的一刻开始计时,到α700合焦并且发出提示音时结束计时。 采用中央对焦点时,α700合焦速度快得惊人,平均用时约0.8秒,而且合焦没有犹豫或者拉风箱现象。而采用最左边对焦点时,平均用时约1.3秒,速度相对于中央对焦点有明显的下降,而且偶尔出现拉风箱现象(15%频率)。 c、对焦总结 索尼α700除了LCD令人惊艳外,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对焦的快速与坚定。在日常拍摄中少有出现拉风箱现象,对焦时可以用“快、狠、准”来形容。最值得注意的是,搭配使用的是采用机身驱动对焦的卡尔·蔡司 Vario-Sonnar T* DT 16-80mm F3.5-F4.5 ZA镜头。而在之前α700发布会时,评测员试用的组合是α700+卡尔·蔡司 Sonnar T* 135mm F1.8 ZA镜头(同样是采用机身驱动对焦)。相比起16-80ZA,135/1.8ZA更加庞大,对焦运动的镜组更加复杂而且重量大。但是α700依然能把135/1.8ZA驱动得快如超声波马达驱动一样,当时实在是令评测员难以置信。 在网络上有不少α700用家提到,α700可以轻松在白墙上对焦。对于这个看法,评测员不完全赞同。因为α700在纯色的(几乎没有反差)“白墙”上对焦时,是不能正确合焦的。但只要墙上有一点点反差,哪怕只是一条裂缝,α700都可以正确合焦。 评测过程中,还有奥林巴斯最新的旗舰机型E-3作对比。相比起E-3号称世纪第一的AF速度以及配合超声波马达驱动的ZUIKO DIGITAL ED 12-60mm F2.8-4 SWD镜头,索尼α700与卡尔·蔡司 Vario-Sonnar T* DT 16-80mm F3.5-F4.5 ZA的组合,对焦速度不会有任何劣势,对焦同样快速准确。以机身驱动对焦系统来说,α700绝对能傲视其他厂家的超声波对焦系统。 七、样张分析 α700机身设定:依据所拍摄主题,选用不同的创意风格,如风景、微距样张选用“风景”创意风格,夜景样张选用“夜景”创意风格,人像样张选用“肖像”风格;机身多数设定为自动ISO,上限ISO 1600,下限ISO 200;D-R设定为D-R标准。 1、风景样张 老实说,即使是使用F8这样锐度较佳的光圈,α700在画面锐度上依然不足,画面显得比较“肉”。不过拍摄时是采用标准的“风景”创意风格,没有调整过锐度,其他用户拍摄时可以适当增加画面的清晰度(锐度)。 不过α700在画面宽容度上有上佳的表现。拍摄时开启了标准D-R模式,远处的高楼和凉亭处于强光的照射下,而近处的树木则处于阴影之中,画面光比十分大。但是亮部与暗部的细节都得到很好的保留,反差控制得很恰当。 画面中央处的叶片边缘处于高反差部位,但是紫边情况几乎不可见。不过画面锐度实在不敢恭维,像是没有对好焦一样(已排除跑焦和手抖的原因)。 不得不说的是,α700的超精细(X.Fine)JPG格式,每个文件都相当的大。1200万像素的JPG文件,遇到像上面这个细节丰富的场景,随时都可以达到15MB的文件量。要知道α700的RAW格式文件才18MB的大小。 拍摄完这张图片后,在机身LCD上观看,哇!颜色真漂亮。回到电脑前一看,被骗了。α700对于蓝天的处理,没有奥林巴斯那样的漂亮。 2、微距样张 由于卡尔·蔡司 Vario-Sonnar T* DT 16-80mm F3.5-F4.5 ZA最近对焦距离为0.35m,相对来说比较远,所以在放大倍率上有点力不从心。在拍摄特别细小的物件时未能靠近来拍。画面色调明快,自动白平衡也比较准确,但是画面的锐度还是不足,后期PS或者前期拍摄时设定高一点的锐度,会有很大的改善。本次评测基于PConline的原则,未对样张进行任何后期处理。 3、夜景样张 α700的夜景样张套用“夜景”创意风格。可以看出,天空的纯净度比较高,没有明显可见的干扰噪点。而α700则再次发挥高宽容度的特点,亮部的桥面,与暗部的桥底都保留着较多的细节。自动白平衡稍微偏暖调。 长焦端的夜景样张,长如4秒的曝光时间,天空依然纯净。画面锐度有比较满意的水平,桥塔顶上的电线都清晰可见。 即使没有恒定F2.8的大光圈,配合Super SteadyShot机身防抖和ISO 1600的感光度,还是能在夜晚手持拍摄。评测员喜欢用自动ISO功能,把ISO上限设定为1600,然后使用比较大的光圈,这样快门速度也有一定保证,几乎每张照片都不受手抖影响。 长焦端拍摄,之前的防抖测试证明这个快门速度下,防抖成功率也是相当高的。而且即使是在ISO 1600、降噪为弱的情况下,α700的噪点情况还是能让人满意的。 4、人像样张 α700的人像样张套用“肖像”创意风格。但是画面的色调、人物的肤色似乎并不太讨好,肤色偏黄。而且画面锐度进一步的不足,可能是创意风格的自动调整关系。不过可以看出卡尔·蔡司 Vario-Sonnar T* DT 16-80mm F3.5-F4.5 ZA出来的效果还是不错的,焦外柔润,能较好地凸现出人物。 即使是ISO 400,只要曝光准确,噪点依然是非常少的。 这张明显偏黄了。 八、PConline评测室总结
索尼α700明显的优点和明显的缺点都列在上表了。基本上最大的缺点就是画质不够锐利,当然这有不少一部分是跟卡尔·蔡司 Vario-Sonnar T* DT 16-80mm F3.5-F4.5 ZA这只“高级套头”有关,但是α700本身在默认的标准设定下画质偏软是肯定的,需要在拍摄时调高锐度(清晰度)或者后期进行锐化。新的Ver.2固件仍然未能改善这一点,希望索尼在后续的固件更新中能作出调整。 单独查看α700的各项表现,没有发现比对手有明显优势的项目,每一项都不是最出色的。但只要综合全部性能来看,便会发现α700的综合性能表现良好,做足了中端单反所具备的要求。光看是不能完全感受到的,如果能亲身使用α700,相信各位也会对α700有较好并且较深刻的印象。 α700售价只比佳能40D多了约1000元,但是像素多了200万,而且有机身防抖,能让所有镜头升级为防抖镜头。相对来说,α700的性价比还是有不少竞争力的。 更多样张:点击查看原图,均保留Exif信息 九、我与索尼α700不得不说的事 作为一个长期使用数码相机的用户,我在平时拍摄时与机身LCD的接触十分多。小DC用机身LCD取景、回放,数码单反用机身LCD查看曝光、构图、色彩等等,一般对于一款新入手的相机,第一印象都会集中在机身LCD上。 之前发表尼康D3使用体会时,我已经对D3的92万像素LCD感觉很满意。但当时只限于室内的有限拍摄和回放,LCD的整体素质还没有体会清楚。这次评测索尼α700,使用的时间比较长,对其LCD的感受也越来越深。α700是第一款让我对LCD产生“感动”情绪的相机。说真的,第一眼从LCD上看到α700拍摄出来的画面,真的很让人感动。那种细腻的解析力、那种跃然于上的立体感、那种鲜艳但不庸俗的色彩,至今为止我还没有遇到过。 或者α700的LCD真的太美丽了,令我对α700拍摄的图片抱有太大的期望。当用电脑回放图片时,顿时感到十分失望。这是我在机身LCD上看到的色彩吗?那种立体感到哪里去了?马上用电脑的LCD与机身LCD作对比,顿时发现机身LCD的不真实,画面美丽却很“假”。马上再在几台电脑LCD和CRT显示器上对比,没有一台可以与α700机身LCD比美,差距十分明显。 或者美丽却又虚幻(好像在说女人),正是α700的LCD特色吧。 |
正在阅读:实实在在就是强!索尼A700数码单反深入评测实实在在就是强!索尼A700数码单反深入评测
2007-11-16 09:13
出处:PConline
责任编辑:chenc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