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作室里进行微距摄影 你的拍摄主体可以是任何东西:一小瓷片,大物体的一部分,即使空的胶卷壳也行。背景可以不用装饰,但需要提供足够的对比度,以准确表现拍摄主体。在"微距"拍摄时,背景往往会落于对焦范围之外,以不会影响对拍摄主体的吸引力。 手持测光表的工作性能非常好。如果你没有手持测光表的话,你可以使用相机的点测光。至少要读取三次。一次为物体的远左方,一次为中心点,一次为物体的远右方。拍摄大物体时,测光的次数还要多一些。做这些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物体各部分受光均衡。在读取时,要注意不要挡住任何光源,否则会致使测光读取产生错误。
1 .拍水滴——使用拥有微距功能的微距滤光镜和变焦镜头时,与真正的微距镜头相比,你需要牺牲一些边缘清晰度。但它的价格比较便宜,经过不断的实验和学习,它也能提供非常好的效果。掌握这些基本技术后,你在拍摄这些小物体时就可以得到好的拍摄结果了。拍摄过程是非常有趣和创意性的。
——如何获得清晰锐利的照片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拍摄微距摄影的目的就是要获得一张清晰锐利的照片。虽然说创意、构图、色彩和内容也都非常重要,但是如果你的胶片上没有足够丰富的细节,再好的照片也总让人觉得有些遗憾。如何获得清晰锐利的照片呢?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除了选择合适的器材外,从技术上讲就是尽一切可能减少拍摄时的各种位移,包括被摄物和拍摄器材。下面结合我的一些经验具体谈一谈这个问题。 1、使用你能承担得起的最好的镜头 摄影说到底只不过是物体在胶片上成像而已,静态情况下,在光路上对成像起决定因素的就是镜头的素质。一只好的镜头可以在单位面积内表现更多的细节,边缘成像质量与中心相差很小,并且没有明显的色散。微距镜头是拍摄微距的最佳选择,各个品牌的微距镜头都毫无例外地拥有非常高的成像质量。如果对像场是否平直有特殊要求的话,微距镜头更是唯一的选择。 必须指出的是,对于成像来说,镜头无疑是重要的,论坛中很多朋友也热衷于讨论各种镜头的成像差异,但真正把手中镜头发挥出极至的并不在多数。比较不同镜头的素质、甚至要用某款镜头挑战其它,起码要把自己的镜头用好才是。做个简单的算术(也许过于简单了,用不着深究),假如镜头A的实际质量是5,B的实际质量是4,A的使用者发挥了70%的像质,而B的使用者更加细心,发挥了95%,最终的结果还是B取胜了。所以这种比较不能真正说明问题。打这个比方是想说明:其实我们很多朋友手中的镜头已经足够好了,只是在技术上提高的余地还很大,花更大的耐心研究一下技术恐怕比更新器材更容易获得成功。
理论上讲,三脚架越重越好。对于拍摄微距来说,我们必须在重量和便携性上做一个妥协。所以你能抗得动的最重的三脚架是对于你来说最好的选择。如果三脚架本身的重量还不够稳固,在使用的时候还可以附加一些额外的重物,比如石块、摄影包等等。不过必须保证这些附件不能随便晃动,否则只能适得其反。顺便提一下,选择微距用的三脚架,除了重量以外,三脚架能否很方便地降低到地面高度是另一个重要的指标,因为很多情况下,主体的位置是贴近地面高度的。而且重心低的三脚架可以有效减少晃动。 3、使用快门线和反光镜锁 按动快门的瞬间动作会使机身产生一定的位移。虽然通过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地减少其影响,但是很难根除,特别是三脚架不够稳定的时候更要小心。如果一定要手动触发快门的话,最好通过某种动作使身体与三脚架、相机形成一个整体。比如:左手向下压住云台,肘部向内侧夹紧,右手抓紧机身手柄,食指匀速按动快门并且尽量保证用力的方向是垂直向下的。 反光镜升起时的振动过程大约会持续1/15秒,所以反光镜锁的适用范围大约在1/30-1/2秒之间。我个人拍摄微距的时候总是尽量使用MLU功能的,即使速度不在上述敏感范围内。对于长焦镜头来说(看到过有人说135mm以上),MLU功能是很有帮助的。 不知道有没有人曾经测试过电子快门线和机械快门线的区别,反正我比较偏向于使用电子线,因为总觉得机械动作会产生位移,不过没有足够的证据,也许只是心里安慰而已。 如果机身没有反光镜锁或者快门线功能,可以使用自拍。部分机身在自拍时有反光镜预升的功能,实际效果与反光镜锁相似。使用自拍时不要把自拍时间定得太短,保证相机振动完全停止下来以后快门才会开启,一般4-5秒应该足够了。 4、使用颗粒细腻的反转片 反转片几乎是职业自然摄影师的唯一选择,其色彩绚丽,质感细腻,拥有负片无法比拟的优势。第一次用反转片的朋友,总会“从凳子上掉下来”。 反转片的颗粒度是我们比较关心的指标之一,在高放大倍率下,较粗的胶片颗粒很容易让人产生片子发虚的错觉,即使合焦完美也总会觉得不够锐利。一般来说,同一个时代的产品,ISO值越低的胶片颗粒越细。在Fuji RVP 50出现之前,很多自然摄影师都选用Kodachrome 25反转片拍摄微距。RVP50上市以后,其细腻的颗粒,绚丽的色彩以及标准E-6冲洗工艺使其迅速占据了自然摄影市场。最近Fuji公司宣布了RVP100F的诞生,在保持色彩、颗粒的同时提高了一档速度。估计这款胶片将是微距爱好者的不二之选。 3.聚焦要精确 拍摄微距照片,诀窍就是聚焦要精确;因为微距照片的清晰焦点范围很小,只有1英寸的很少一部分。例如,拍摄花朵上蜜蜂的微距影像,必须确保蜜蜂精确聚焦清晰;假设从镜头到蜜蜂的距离变化了哪怕不到1厘米,都会失去清晰焦点。因此,在拍摄奇妙的微距照片过程中,聚焦是极折磨人的。在以后介绍如何进行精确的聚焦。 4.昆虫微距摄影的一些经验 很多昆虫夜间栖息在杂草、树叶或灌丛的隐蔽位置,由于温度的下降,它们整夜不动。早晨的露水使它们更是举步为艰。然而这个时刻正是摄影的绝佳机会,几乎每个拍摄微距的摄影师都会有一些类似的作品。即使在露水蒸干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昆虫仍然不能自由活动,直至太阳赋予它们充足的能量。静止的昆虫为摄影师提供了高度的创作自由。上面的两幅蜻蜓就是在清晨拍摄的,我在头天的傍晚发现了它,第二天早晨不慌不忙地进行拍摄。同样的道理,日落到天黑的时间昆虫减少了活动,寻找栖息场所以渡过黑夜,但是这时的昆虫仍然具有很高的警惕性,它们本能地躲避镜头的追踪,通常会躲到叶子的反面。 本文出自Pconline DC论坛 |
正在阅读:高手谈微距摄影高手谈微距摄影
2007-05-21 11:59
出处:PConline
责任编辑:menghuajuan
为您推荐
IT热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