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GF1是近期数码相机的大热新品,即将上市,作为松下第一款便携式可换镜头DC,相信很多人对它感兴趣,又不解它为何能卖个高价,跟自家的高端消费相机LX3相比好在哪里?松下GF1的单机评测放出不久,现在我们不妨将松下GF1和LX3放在一起作个对比,比较一下哪个会更被消费者理解而成为囊中之物。 提问:松下GF1与LX3比什么? 这是本文需要讨论的问题,也是本文的矛盾点之一,两个不同级别的相机放在一起可以比什么?这跟大树和小草比是一个道理。论画质,更大幅面的GF1占绝对优势,便携性上LX3更为小巧易携带。而更重要的是松下GF1配上20mm F1.7饼干镜头这样最小巧的组合,售价将近是LX3的两倍。两者风马牛不相及,可以比什么?我们不妨把眼光放远一些,通过这两台机的对比,推算一下Mirco 4/3系统的可换镜头DC是否能取代高端消费相机。
从标题可以看出,东北佬写这篇对比导购,有抬高LX3的意思,但很明显不是指画质方面,大幅才是王道的道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都是可以套用的。那么为什么会起这个题目?对比的结果会是怎样?下文会有个详细的说明。我们先来看一下松下GF1与LX3主要的差别在哪里,下表会比较直观。
两款产品大致上的差异上表中可以看出,另外的一些差距不大的参数没有列出。因为GF1是可换镜头DC,坦白来说,它与4/3系统的单反相机画质以及性能理应保持一致,剩下的无非是体积和操作上的差异。从便携相机的角度来看,上表中的体积与重量可以很明了地比较出差异。而传感器的尺寸的差距也是显而易见的。 松下GF1与松下LX3的体积实际相差多远,将两台相机放在一起就会有个深刻的印象了,下图是一些角度的对比,可以看出,尽管M 4/3系统向着小型化发展,和高端消费相机比起来还是大了一大圈。 在松下GF1的评测文章中已经说过,松下GF1与LX3可以说是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撇开GF1可以换镜头的特点,在机身设计上,甚至是按钮位置的设定都是相似的。GF1配上饼干镜头,与未开机的LX3十分相似,就像是LX3的放大版,虽然GF1的机身较厚,但LX3开机后镜头伸出的部分甚至超过了GF1配上20mm F1.7镜头的厚度。总的来说,LX3更适合随身携带的单反备机。而GF1更侧重于性能。 两款相机的右肩都负起了大部分操作的重任,因此功能键集中在右肩,左肩被闪光灯占据了空间,基本没有按键。上图的对比中明显感觉到,两款相机的右肩按键排列十分类似,应该是沿用了同一个设计思路,而GF1将驱动模式切换功能设计成拨杆状,在快速抓拍的时候被很好地应用到。 尽管GF1与LX3的机身体积相去甚远,但是采用的液晶屏是同一块,均为3英寸3:2长宽比的46万像素液晶屏,在显示效果上是一致的,因为机身体积的差异,液晶屏占据了LX3背面大部分的位置,使得按键挤在一堆,握持的位置也十分少。松下GF1按上同一块液晶屏,还有不少可自由分配的空间,按键排列也较为稀疏。拇指位置更有防滑突起,握持感稍好,但因为GF1本身较重,所以这样的设定理所当然。 为达到便携的目的,GF1配上自家20mm F1.7的饼干镜头是个便于携带的组合,此造型与LX3突出的镜头环有异曲同工的意思,这也是让两者最为相似的一个组合了。 内置闪光灯是松下GF1优于奥林巴斯E-P1的地方,此处也有沿袭LX3的设计,但是改用了折叠设计,上面的对比图可以看出两个闪光灯的不同点,就东北佬个人的观点,LX3的弹出式闪光灯更符合复古造型。
本该说松下GF1的性能与单反无异,功能上应该不会输给LX3,可就在GF1送到评测室之际,LX3最近的固件Ver 2.0发布了,将松下LX3的操作特性提高到一个新阶层,松下LX3最新固件作出的主要改进点有:1、提高自动白平衡性能;2、提高自动对焦速度;3、增加1:1画幅格式;4、增加色温调节功能;5、场景模式增加高动态模式;6、增加镜头恢复、菜单恢复功能;7、曝光补偿范围增大到3级;8、自定义辅助线。对于一款消费相机来说,性能增强后的LX3焕发生机。与高级别的GF1有得一拼。 不过LX3新固件发布不久,便传来使用1:1画幅会导致死机的消息,松下不得不对固件作修订,预计10月20日发布全新固件。发生这样的事情不得不说LX3的固件升级来得仓促。尽管松下GF1与LX3级别与定位都不相同,但这是否因为GF1的到来对一代机王造成威胁了呢?
另外在写功能对比前,还要先说明一下,东北佬手上的GF1仅为工程样机,固件版本号为Ver 0.1,上市版为Ver 1.0的话,那么这台GF1的固件可以说连公测版都不算。所以正式上市版本的GF1会比目前这台增加哪些功能就不得而知了。 特殊效果对比
松下LX3的场景模式当中,也有一些艺术效果,包括针孔模式以及喷砂效果。上面两张图片使用的是两台相机上类似的一种艺术效果,所表现出来的图像是不相同的,GF1的轮廓效果更有立体感,而LX3上的针孔模式更有lomo相机的感觉。 松下LX3的高动态模式
最新固件中,松下LX3具备的高动态模式是我手上这台GF1没有的功能,并不像索尼的HDR那样通过拍摄多张合成,而是仅仅为机内处理,理论上是有损画质的一种实现方法。上图中,开启高动态标准模式后拍摄的画面,背景更亮,更能体现细节。 1、曝光设定
如果说松下GF1上的60秒曝光时长有一定的创作用途的话,第一级别的LX3上同样具备。另外新固件使得LX3拥有与GF1相同的3级曝光补偿范围,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2、坐标线自定义功能
两款产品都具备了坐标线自设定功能,在一些构图的时候更加方便。松下LX3似乎在许多功能上都在追随GF1。 3、色温设定对比
使用Ver2.0版固件的LX3与GF1一样具备了色温调节的白平衡选项,十分方便。 4、1:1宽高比拍摄
松下LX3增加了1:1宽高比的拍摄模式,这个功能在GF1上同样具备,LX3的性能越接近松下GF1,会使得消费者在对GF1售价的态度上更为有偏见,不得不说,倘若两款相机的性能相同,小巧、满意的画质、更低的售价会使LX3更加受欢迎。Mirco 4/3的处境也就更为尴尬了。
松下LX3增加了正方形的画幅格式后,配合针孔模式使用可以拍出上图这样的效果,似乎很有宝丽来的感觉,也使得LX3更加好玩。
以上测试在摄影棚钨丝灯环境下拍摄,使用手动白平衡,从对比的截图来看,在低感光下两者画质表现不相上下,而在ISO800及以上时GF1表现要好于LX3,在最高感光度时LX3虽然要比GF1画质差很多,但实际上两者的在ISO3200时均没有什么可用度。对于一款消费级的相机来说,松下LX3在画质表现上确实有以下犯上的实力。
上表的截图是在一定的测试环境下所拍摄的,现在我们来看一下高感度的实拍样张,两者各有怎样的表现。上图的场景使用GF1和LX3的ISO1600拍摄,可以发现,在实拍时,松下GF1的画质表现要比LX3出众很多,在细节部位尤其是图像黑色部分的表现,松下LX3暴露出了小尺寸传感器的劣势,画面细节丢失严重,且出现大量黄色色块。而GF1的表现更为接近单反相机的效果,画面细腻度及细节锐度都很高。 出现这样大的差距,原因除了GF1拥有更大的传感器,还有优秀的镜头支持,对于一款可换镜头DC来说,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使用不同用途的镜头,发挥相机最大的实力。这一点上,LX3是无法比拟的。
另外拍摄了一组光线较充足的环境中两机高感光度画面的对比。同样采用ISO1600的感光值。松下LX3的画面显得粗糙,对比起GF1的图像画面来讲,LX3的整体锐度更高,噪点较明显外,画面的细节也较GF1要丰富。而GF1因为大光圈定焦镜头的原因,焦外的效果更好。 在摄影棚与室外,所获得的对比结果截然不同,说明了数码相机在特定的环境下其成像效果会有一定的差异。而在此,松下GF1与LX3的对比当中,GF1画质好于LX3是个不争的事实,另外,LX3的成像锐度较高也是其特点之一,保留了细节的同时,也使得噪点十分显眼。画幅决定了这两款不同等级的相机之间,画质表现的级别差异。 总结: 终于写到最后了,写完这篇文章发现,本文不知是松下LX3的表彰大会,还是松下GF1的批斗大会。松下LX3的新固件的使用,使得它与GF1在功能上相差无几。而GF1两倍于LX3的售价,难免会将自己的客户往兄弟家门推。但毕竟GF1是一款可换镜头的DC,就可玩性来说将远大于LX3,毕竟通过原装的转接环,几乎可以通吃各个品牌的镜头,当然,你必需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去实现GF1统领全品牌镜头的霸业。 不管是前几天松下GF1的评测文章,还是今天的对比导购,东北佬一直没有否定GF1这款相机存在的意义,但它确实不应该定出这样的售价,对于一款新类型产品来说,初期成品的高售价是为了回收成本。但宏观点看当前的数码相机市场,比Mirco 4/3系统优秀的同价位产品多得去,甚至有很多性能出色的入门单反售价也在其之下,由此看来,采用Mirco 4/3系统的价格回调势在必行。 回到了文章开头的话题,松下GF1与松下LX3比的是什么?在网友们心里应该有个大概的结果了。松下为什么要将一年前推出市场的LX3再次升级,难道是打算灭了自家可换镜头DC的销路么?这应该是打算将高端消费相机与Mirco 4/3系统的产品顺利过渡的一个决策,从目前数码相机的价格定位来看,4000元级别的高端消费相机不宜继续提高价格,那么如果Mirco 4/3系统的产品作出合理调价的决策的话,代替目前高端消费相机是个必然的结果。
|
正在阅读:新锐相机对撼机王!松下GF1/LX3终极对比新锐相机对撼机王!松下GF1/LX3终极对比
2009-10-14 02:21
出处:PConline原创
责任编辑:zhaolianyu
松下GF1单头套机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登录|QQ微博微信
欢迎参与讨论,分享你的看法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