鏀惰棌 (0) +1 璧� (0) +1 韪� (0) +1
鏀惰棌鎴愬姛鏌ョ湅鏀惰棌>>

正在阅读:花落谁家?纵论单反三甲最后一个名额的归属花落谁家?纵论单反三甲最后一个名额的归属

2008-01-31 09:07 出处:PConline原创 作者:一锅夹生的馒头 责任编辑:hexidong
1索尼话题:在锐势与优势之间找寻支点回顶部

 

  在时光之锤不懈的击打下,2008终于敞开了禁锢已久的门扉。对于数码单反市场而言,2008之年注定蕴蓄着更炽烈的争锋,以及更新产业技术和产品构架理念所营造出的无限风光。对未至光阴的前瞻,往往会比对已逝岁月的盘点要困难许多,更何况数码单反业界的风云起伏又总是那么莫测无常。因此,我们仅能在林林总总的万千头绪间,审慎而客观地择选那些看似定局却又广存变数,深受关注而又众议纷纭的话题来展开评述。

  话入正题,我们本篇文字的议题是:在佳能与尼康长期坐拥单反双雄席位多年的现实场景下,2008年内,哪一品牌的单反势力会从二线阵营中脱颖而出,并将单反市场的格局由“双雄争霸”推入“三国演义”的崭新境界?目前,业界普遍的共识是,佳能和尼康无论是品牌话语权,或是在切实的市场份额方面,都毫无争议地处于数码单反市场一线阵营的强势地位。而在这两位大佬肩下的二线阵营中,当下的成员有三位,他们分别是索尼、宾得、和奥林巴斯。通过不辍地努力,单反新锐索尼、资深厂商宾得、和力挺4/3系统单反旗帜的奥林巴斯在2007年内都有所建树,各自也均谋得了相对稳固的市场份额。由此,围绕单反三甲最后一个名额归属问题所展开的角逐,有充分的理由会在这三位候选者之间续燃战火!

索尼话题:在锐势与优势之间找寻支点

  自2006年6月6日索尼麾下的首部数码单反α100驾临时起,业界就将索尼视作了单反新锐势力的领军者,无论是柯美的单反旧部,还是并无品牌门户成见的现实或潜在单反用户都在静待其继续发飙。然而,在α100璀灿一时后,索尼的锋锐势头竟停滞不前了。接下来,观望者们在经历了长达15个月的等待之后,才于2007年9月6日看到了α700的身影。综合看来,α100的主要功勋有两点:一是,宣告了索尼对经典α卡口的袭承和推广,这在最大程度上对以往柯美单反消费群体的失落情绪给予了安抚;二是,通过对千万像素解晰指标的普及,为入门单反产品划定了崭新技术标尺,这有力推动了整个单反产品圈新一轮的像素革命。除了在当时较显突出的解晰指标之外,α100还将Super SteadyShot机身防抖机制,静电抑制与CCD高频颤动一体化的感光元件除尘系统,以及润色效果一流的BIONZ影像处理引擎等高新元素成功融入了α数码单反产品的技术架构。虽然不断有人嘲讽α100只是柯美老旧机型的苍白翻版,但客观上,α100毕竟为索尼数码单反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打开了局面。

索尼 A700(单机)
索尼 A700(单机)  图 库  评 测  论 坛  报 价

  迟到的α700明显是索尼健全产品链条提升产品档次的产物,作为中端力作他在综合技术实力和设计规格方面都明显胜出于α100,只是运气欠佳,使他与强悍的尼康D300和稳健的佳能EOS-40D狭路相逢了。应该说,是索尼的过度审慎延误了宝贵的时间,在把握单反机型发布或更迭的时机方面,索尼不应过多套用卡片类时尚机型的运营经验。不过我们看到,日前α100的替代者α200已经姗姗而至,这显示着索尼已经明显加快了推陈出新的脚步。α200依旧使用了1020万有效像素的CCD介质感光元件,但在主要技术项目上他更多地向α700靠拢,在人机功效和可靠性方面亦展示了全新标准。不可否认的现实是,在受众广泛的入门单反区间推陈出新是必要的,但旗舰机型的早日入盟更是当务之急的大动作。换句话说,在2008夏秋之前,索尼必须亮出自己的单反底牌,传说中的α900必须从神话变成现实!

索尼 A200
索尼 A200  图 库  评 测  论 坛  报 价

  可以断言,在2008年内,靠垄断技术维系的感光元件这道持久壁垒必将被进一步打破,无论是索尼还是佳能,他们凭借核心技术优势而长期享有的行业尊崇会被明显削弱。索尼早就拥有全画幅原色CCD元件几乎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是,对柯美单反事业的并购过程中,索尼并没有得到一个现成的完善的全幅机身平台可供利用。因此,索尼只有在柯美以往的单反技术积淀中融汇进更多属于自己的原发心得,才能尽早推出全画幅单反机型。综合信息表明,索尼并不打算冒险采取“高端压顶”的策略,先推出足以与EOS-1Ds Mark III抗衡的顶级机皇,再自上而下逐步丰富自家的全幅阵线。这是因为,索尼尚缺乏足够的综合技术储备,也缺少设计高端单反机身所需的深厚功力和丰沛的市场底蕴。不仅“高端压顶”不行,尼康D3所采用的“交叉切入”的全幅策略也绝不适宜于索尼。D3之所以能有效规避EOS-1Ds Mark III和平民全幅EOS-5D的上下合击,其重要理由就是,N家的全幅机型一直有旺盛的客户需求,并始终享有强大的标准像场光学镜头和附件资源,以及能够以源自胶片时代的一流专业机身班底为有力支撑。简而言之,尼康牢靠的综合技术功底和良好的人脉环境,是佳能之外的任何厂商都难以比肩的,索尼同样望尘莫及。好在索尼审时度势,较早定下了“自下而上”由廉价全幅机型入手,继而步步攀升跃向高端的全画幅单反发展思路。

  虽在单反开山之作α100身上曾展示出张扬锐势,但愈渐成熟的索尼经过在单反市场的一番摸爬滚打之后,已经更深刻地认识到了科技锐势与综合品牌优势之间的不同。透过α700和α200,我们觉察到索尼正在打磨锐势营造优势,在更深层面上,他正在认认真真找寻着锐势与优势之间支点。在争夺单反三甲最后一个名额的过程中,摒弃了以往过度优越感和张扬气势的索尼,在客观上依旧享有核心技术和雄厚财力带来的惠泽。总体上看,索尼欲顺利入主三甲之列就需要赢得三点突破:首先,应在年内尽快推出全幅产品或较完美的APS幅面高端机型,以有效扩张其品牌影响力;其次,需根据数码单反产品的专业化系统化特点,完善并强化单反产品营销网络;再者,要踏踏实实充实自己的光学镜头武库,毕竟翻新柯美的陈旧“炮阵”或委托副厂光学企业贴牌代工都不是长久之计。

2宾得话题:坚忍不再是脆弱的理由回顶部

宾得话题:坚忍不再是脆弱的理由

  宾得涉足影像产品制造业的资历绝不逊色于尼康或柯美,同样,在数码单反时代宾得也同尼康、柯美一起,深受图像感光元件技术瓶颈的制约。长期以来,宾得一直依靠外购索尼公司的成品CCD元件来打造自己的数码单反产品,这使其机型更迭效率相对迟缓,产品的综合成本控制和货源保障能力也受到影响。

宾得 K10D
宾得 K10D  图 库  评 测  论 坛  报 价

  在一段时期内,尼康、柯美、和宾得仿佛就是三个站在同一屋檐下等待黎明的行路人,在漫漫暗夜的无情风雨中他们面对饥寒默默坚忍,然而当白昼到来时,这三个行路人的命运却不尽相同。尼康终于借助以往LBCAST图像感应器的研发心得,成功地在CMOS介质感光元件设计方面取得了突破,至少D3体内那块全幅CMOS器件就是由尼康自己设计的。虽然做出了最大程度的努力,柯美却没能坚持到新的黎明到来时,索尼对柯美的并购迅疾而残酷,就在α100粉墨登场的一刹那,我们看到了这么一个无情的现实——“Konica-Minolta”已成为影像产品制造业界的一段历史。与柯美命运相似的是,宾得的单反事业也被豪雅(HOYA)集团所并购,只是豪雅方面给予了宾得以往的光学影像部门以较多的尊重和独立性。关键的是,悠久的“PENTAX”品牌标识会被新组建的“HOYA Pentax(HD)株式会社”在其未来的数码影像和光学产品上继续沿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宾得要比柯美幸运许多。

宾得 K100D Super(单机)
宾得 K100D Super(单机)  图 库  评 测  论 坛  报 价

  豪雅对宾得并购案虽几度波折但最后还是定局已成,但是宾得在2008年的市场表现和入主单反三甲的前景,却因此而愈发显得莫测难料起来。2006年9月14日发布的中级主力机型K10D曾为宾得谋得了一线转机,而日前,关于K10D后续机型K20D即将问世的消息正闹得沸沸扬扬。这倒不是传言中的K20D有了什么技术性能领域的显著突破,焦点的核心问题是,小道消息显示宾得的K20D不再使用索尼公司的CCD元件,而装配上了合作伙伴韩国三星提供的1400万像素等级的APS-C幅面CMOS感光元件!我们无意在此评估这传闻的真伪,因为从产品更迭的正常时间区段上判断,或是为了向新东家豪雅献礼的需要,K20D的尽快驾临都是理所应当的事。继2005年10月宾得与三星高调结盟至今,三星便开始保持与宾得同步拥有并更迭单反机型,虽然在本质上,三星的数码单反几乎就是宾得单反成品的贴牌再生,但宾得在合作中的诚意却是一目了然的。其实,宾得携手三星的理由至少有三点:第一,宾得继续担负单反产品机械和光学部分的构建,而将电子部分交给三星去完成,这种优势互补可以有效缩减产业环节的制造成本;第二,三星在单反产品研发领域经验有限,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只能依靠对宾得单反成品或半成品的贴牌来成就自己的单反宿愿,而宾得无疑会从中谋得利润;第三,宾得对三星在感光元件研发方面的潜力寄予厚望,希望有朝一日能借助三星来摆脱索尼的束缚。

  在HOYA Pentax(HD)株式会社领导下的宾得单反事业将在2008之年有怎样的市场表现,目前看来前景尚不明朗,看来最早的结论也要等K20D上市后才能得出判断。顺便需要提及的是,豪雅集团旗下著名的图丽(Tokina)光学公司会逐步接手“PENTAX”品牌光学镜头的研发和生产事务,这既是豪雅集团整合子公司业务资源的需要,客观上也是对宾得单反产业的又一次拆分。由于门内的K10D、K100D等主力机型已经拥有了SR(Shake Reduction)感光元件位移式机身防抖机制,所以宾得基本上就无需在镜头的光学防抖技术方面再做出努力了。另外,宾得已经拥有了SDM(Supersonic Direct-drive Motor)超声波驱动技术,并且已经将这项技术在DA 16-50mm F2.8 ED [IF] SDM和DA 50-135mm F2.8 ED [IF] SDM等金圈专业镜头上付诸应用。因此综合看来,宾得光学镜头产品区间的局势要比其数码单反区域宽松许多。

  现在还不敢肯定,豪雅的资本注入和产业并购是否真的能赋予宾得以新的生机和底气,但是无论怎样“PENTAX”这个悠久的品牌标识终于得到了保留。必须强调的是,借助三星的进步也好,凭借自己的技术突破也罢,宾得早晚都得跨越图像感光元件技术这道门槛,否则他的坚忍岁月就只能延续。在谋取单反三甲最后一个名额的过程中,坚忍并不能成为脆弱的理由,我们既期待宾得未来的K20D能早些驾临并有更好的市场表现,更祈盼2008会是宾得书写华章的一年。

3O记话题:即将遭遇风暴侵袭的成就感回顶部

O记话题:即将遭遇风暴侵袭的成就感

  自从2003年6月27日正式推出E-1以来,奥林巴斯一路拼打,始终坚定的挺举着4/3系统规格数码单反的旗帜。虽然2007年10月通过实力派机型E-3的发布,奥林巴斯终于健全了单反产品链条,充实光学镜头武库的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整个数码单反业界愈渐明显的全幅倾向却即将在2008年内向O记的单反事业发起侵袭。

奥林巴斯 E-3
奥林巴斯 E-3  图 库  评 测  论 坛  报 价

  现阶段,在产品阵容的整体实力和单反机型搭配的合理性方面,奥林巴斯要比索尼和宾得更具优势,可以说O记是佳能、尼康之后产品链条最紧凑的单反品牌。E-3与肩下E-510、E-410等机型组就的单反阵容,在性能和价格落差上明晰而合理,奥林巴斯年轻的“长枪短炮”军团在光学和机械品质方面表现不俗,并为追随者提供了较充裕的镜头择选空间。应该提及一下,在2006年2月和2007年8月松下公司分别推出了DMC-L1和 DMC-L10,虽然松下的单反产品在设计理念上有别于O记的单反机型,但奥林巴斯却从中受益匪浅。首先,O记终于拥有了一个真正的盟友,在4/3系统旗帜下他存在已久的孤独感得到了缓解。其次,通过与松下的紧密合作奥林巴斯攻克了核心技术难题,从E-330时起他不再依赖柯达提供的原色CCD元件,而用上了自家的Live MOS动态影像感应器。再者,4/3系统规格单反平台是一个开放的技术标准,由著名的德国徕卡为松下单反设计的一些高端光学镜头也同样可以被O记单反用户选用,这对提升4/3系统单反产品的市场认知度当然有益。

奥林巴斯 E-510
奥林巴斯 E-510  图 库  评 测  论 坛  报 价

  没有谁能对奥林巴斯的成就视而不见,是他率先应用了Live View实时取景设计和感光元件超声波除尘系统等新锐技术,这不仅积极丰富了数码单反产品在综合性能方面的内涵,而且这些新理念、新技术被广泛吸纳模仿,并愈渐成为业内单反新品机型的基础标配功能。说实话,奥林巴斯的创造力和践行精神理应赢得更多的掌声,相比之下,一些业界大佬并不缺乏研发实力和新锐技术储备,只是他们的表现显得过于吝啬了。例如,在佳能麾下EOS-10D到20D、30D、至眼前40D的进化史中,我们看到了某些为维护既得利益而迟误产业技术发展的征兆。再如,在机身防抖技术逐渐成熟并展露出愈多消费优势的时候,多数光学防抖技术的拥有者却为了门户利益而对此再三缄默,由此,众多单反用户“一身防抖诸头受益”的合理愿望竟被弃之九霄了。好在,索尼、宾得、和奥林巴斯都是机身防抖技术的践行者,无论他们谁能脱颖而出晋级单反第一阵营,都会为这种“一劳永逸”防抖理念的普及有所促进。

  单反事业的发展需要以厚重的传统“单反文化”为基石,事实上,“单反文化”不仅是索尼的弱项,奥林巴斯也同样底气不足。虽然,在MF手动对焦时代,O记经典的OM系列胶片单反相机和著名的朱伊柯(ZUIKO)光学“炮阵”实力强悍。但是在稍后的AF自动对焦时代,奥林巴斯却几乎彻底终止了单反事业的发展,而将更多精力放在了家用便携式相机和医疗光学产品领域,这也是进入DSLR时代后O记不得不另起炉灶竖起4/3系统旗帜的主要因由。我们注意到,索尼不仅借用了柯美的单反机型班底,他更在充分挖掘和利用柯美单反旧部的热情和认同,索尼非常明白,柯美扎实的人脉资源和现成客户群体的价值,与柯美的单反设计经验同等重要。相比之下,奥林巴斯的单反事业由于在AF胶片时代出现了难以弥补的巨大断层,因此他在此刻只能去点点滴滴重新汇拢人脉。

  2007年8月23日尼康全幅新贵D3的发布,使业界普及全画幅数码单反的呼声更渐高涨,佳能更是紧锣密鼓准备提前推出其继EOS-5D之后的新一代平民化全幅机型。由此在更多单反消费者心中,关于画幅优势和单反产品发展趋向的问题再次袭扰心头,至少在高端客户们看来,焦距实际等效折损倍率高达2.0倍的4/3系统单反产品似乎已经失去了吸引力。以Live MOS感光元件为基础的4/3系统规格图像感应器的像素解晰指标是否已经达到了技术极限,这一点目前还无法定论。但目前可以明确的是,从佳能、尼康到索尼、宾得,他们在未来阶段都有保持全画幅和APS幅面机型“双线并行”的条件,这将明显利于机型档次的合理分配,亦能更好地应对各层面单反用户之需。然而,奥林巴斯却受到画幅技术标准和光学镜头像场规格的限制,这方面的灵活性明显不足。

  数码单反市场相机品牌关注度的排行结果显示,奥林巴斯的名次落在了索尼和宾得之后,O记一族的拥趸者当然对此忿忿不平。但是,更多潜在单反用户已经将更多的兴趣和注意力转移到了全幅产品身上,而这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2008之年,全幅数码单反产品的平民化浪潮虽难有惊涛击岸的声势,但潮流所向已成现实。在这个严酷的现实面前,O记经过艰辛前行才获得的成就感,却即将遭遇全幅DSLR风暴的侵袭。
 
结语

  2008的门扉才刚刚敞开,倚门而望的风景难免会有雾里看花的嫌疑。我们在目所能及的范围内看到,在围绕单反三甲最后一个名额的争锋中,索尼似乎比宾得和奥林巴斯更具优势,而这似乎也是业界当前的主流判断。当然,这仅仅还只是一个暂时的结论。2008之年的数码单反市场,只会是诸侯争霸的乱局,而绝难再现一枝独秀或寡头大统的场面。对于绝大多数单反消费者而言,理应在自己的预算范围内目览众家择优而选,“一步到位”的思路在漫漫单反发烧路上只能是一个幼稚的谎言。在纵览数码单反市场品牌起落云卷云舒的过程中,我们深感,“仅观花开花落,莫问花落谁家”才是一个坦荡而高远的境界。

为您推荐

本文产品

摄影论坛帖子排行

最高点击 最高回复 最新
最新资讯离线随时看 聊天吐槽赢奖品
鎵嬫満璁块棶鍥炲埌椤堕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