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杂谈】说起自拍,生活中几乎无处不在,特别是自拍手机、美颜相机以及相关配件如自拍杆流行起来之后,自拍成为了一大风气。出门自拍、吃饭自拍、逛街自拍已经习以为常,但现在达人们并不满足于这些,他们开始了让人心跳的“极限挑战”——如高楼自拍、悬崖自拍、过山车自拍。似乎自拍越发普及,风险事故也随之而来,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花样自拍带来的种种问题。  自拍也来玩心跳 花样自拍no zuo no die?
用生命在自拍 这两年自拍的话题不断发酵,正面和争议接踵而来。有人说,自拍文化的流行带动了周边产品,拉近 了人与人之间的距 离;也有人说,满屏的自拍照已经造成了人们的社交困扰,更严重的是越来越多的自拍达人追求高难度的拍照地点和姿势,每年因自拍死亡的人数正逐年增加。  夏洛特每天无重复的自拍(图片来源于网络)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这个每天超过200次自拍的英国姑娘夏洛特,她最近挺烦恼的,因为身边的朋友都忍受不了她的自拍怪癖,男友走了,自己因此彻夜失眠。不过尽管因为自拍成瘾受尽白眼,她还是停不下来...并表示最爱自拍。  Bhanu每天都在练习不同角度的自拍,他的目标是自拍1800张照片/小时(图片来源于网络)
另一位来自印度的24岁小伙Bhanu也对自拍痴迷不已,他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听到自拍次数可以创造吉尼斯世界纪录后,决定要挑战这个由美式足球运动员Patrick Peterson创造的一小时自拍1449张照片的记录。为了不让工作占据他太多的练习时间,Bhanu甚至毅然决然地提交了辞职申请...他想专注于打破记录。 自拍有多危险? 2014年被不少媒体称为“自拍年”,因为不管是自拍产品的多样性,还是网络讨论量、现实生活的使用度等都大大超过往年。在前几年,你很难想象自拍会有风险,甚至会出现伤亡事件的先例。但是,使用的人多了,不可控制的风险也越来越多。  高空自拍是年轻人钟爱的玩法
截至本月初,全球已经至少发生十几起因自拍导致的死亡事故,而事故原因五花八门...  图片来源于Andrew R instagram
俄罗斯17岁少年Andrew R喜爱高空自拍,常在社交软件instagram上发布自己的自拍杰作,但就在他再次铤而走险爬上9层楼顶做出仿佛坠落的自拍姿势的时候,悬挂他的保护绳突然间断裂。Andrew R从高楼坠落因抢救无效,玩掉了自己的性命。 俄罗斯21岁的女大学生想以莫斯科国际商务中心为背景自拍时,从桥上摔落身亡; 乌拉尔山脉2名男子玩手榴弹自拍,结果不小心触动拉环,被炸身亡; 墨西哥21岁男子Oscar Otero Aguilar在和朋友喝酒时,想拍照片发脸书,但就在他持枪自拍时不慎走火,导致自己意外身亡; 圣地亚哥名叫Todd Fassle的男子在与响尾蛇自拍时,被咬一口住院5天,花费巨额医药费;  登顶也要合影一番
此外还有飞行自拍坠机、爬山自拍坠崖、自拍杆被雷劈,过山车自拍等一系列让人瞠目结舌的危险动作...看到这些才突然发现,原来自拍可以这样玩出“心跳”,但是再次提醒:危险动作切勿模仿,切勿模仿,切勿模仿。为了在社交软件多赢得几个“赞”,而出现此类“丧心病狂”的自拍行为是绝对是本末倒置的。 多地颁布规管措施 从风险自拍的发生主体及事件来看,多以年轻人为主,他们热衷于展示自己的美貌,渴望得到社交软件众人的点赞追捧。于是,不惜以身涉险,玩心跳玩没有人玩过的惊险游戏。但随着自拍事故伤亡率的直线飙升,各大场馆及相关政府部门再也不能坐视不理了,多地纷纷出台各式各样的安全规定,以提高年轻人的安全意识。  《安全自拍指南》-如果你还珍惜生命 就不要这么做
其中,自拍事故率最高的俄罗斯政府还忧心忡忡地举办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发布官方的《安全自拍指南》,对国民可能做出的危险自拍行为做出警告。他们希望告诫民众:“100万次点赞也比不上你的生命和健康。”不要再用生命做赌注去玩惊险自拍。  “与动物合影并不一定可爱!”
在这个安全小册子的提醒中我们看到一些常见的危险自拍动作,如:和野生动物合影,站在房顶抓着电视天线自拍,在在铁轨上用自拍杆自拍(很不安全,如果你还珍惜生命就不要这么做)... 今年7月1日,香港迪士尼乐园明令禁止携带自拍杆入园(之前仅在游乐设施内禁用,现在扩至全园区);迪士尼官方同时将这一禁令扩展至全球的迪士尼乐园,包括美国、日本和法国巴黎等。而自拍杆被下“逐客令”的原因是已经发生多起自拍杆伤人事件。  7月1日起,香港迪士尼禁止携带自拍杆入园
除了迪士尼,大部分艺术馆和博物馆禁止自拍杆及自拍行为的出现,除了这些场馆艺术氛围的需要,不时冒出游客来和艺术品合影有失礼仪外,闪光灯的开启还会对馆藏品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 欧盟曾提出一项法律草案,准备禁止将在埃菲尔铁塔等欧洲著名地标的自拍照上传到社交网站,违者可能面临刑事指控。 印度官员计划在印度教昆梅拉节期间划定“自拍禁区”,防止因有人自拍而引发踩踏事件。 自拍有度 其实单就自拍来说,本是一个展示自我,拉近和朋友间距离的社交行为,无可厚非。但渐渐地,人们喜欢用自拍来炫耀自己的生活,或容貌或财富或行为,形式层出不穷。为了获得更多的点赞和认可,发图者会想法设法在社交网络中做吸引眼球的举动,因而也就衍生出了一群想要寻求刺激及惊险的非常规视角自拍者的出现。 
从多起“自拍伤亡”事件来看,呈现出低龄化及安全意识不足的特点,尽管政府及相关部门已经采取相应措施,作出必要的告示提醒公众自拍的潜在危险,但自拍属于私人行为,更多的还是要靠自我意识。喜欢自拍并没有问题,但如果无论是吃饭、锻炼、逛街、旅行,都必须拿出手机来摆拍,发到社交网络以示炫耀,说不定还会引起公愤(默默地被朋友屏蔽了也说不定);而一味寻求刺激及惊人角度的自拍成瘾者,则真的需要好好衡量生命和点赞的价值,为了在社交网络多赢得几个“赞”,让惊险自拍成为人生的最后一张照片,大概谁也不想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