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镜头焦外成像及紫边抑制测试 焦外成像在一般的镜头测试中都会占有一定的比例,索尼FE 24-240mm F3.5-6.3 OSS的定位于更多的是针对类似于“驴友”的镜头,除了实现拍得到以外还有拍得“好”的需求,其中部分“好”的需求就体现在焦外成像的表现,也就是常说的焦外虚化能力上了。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这款镜头在广角端和长焦端的焦外成像能力。 索尼 FE 24-240mm广角端(24mm)的虚化及紫边抑制测试 | 
| 
| F3.5 | F4 | 
| 
| F5.6 | F8 | 
| 
| F11 | F16 |  | | F22 | |
根据光圈与景深的关系可知,索尼FE 24-240mm F3.5-6.3 OSS的镜头在广角端的虚化能力在近摄时可以实现比APS-C更加浅的景深,但也由于镜头最近对焦距离(广角端)达到了0.5米,实现接近于微距的拍摄会有一定的难度,在24mm广角端处,全开光圈下镜头营造出比较明显的空间感,前后过度都非常自然,虽然F3.5的光圈不足以让镜头拥有虚化优势,但是在大光圈下镜头仍然能保持一定的虚化能力,随着景深范围的不断加大,F11开始背景逐渐变得清晰,焦外过渡依旧非常出色。另一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广角端往往很容易能够观察到紫边的出现,不过即便是在最大光圈,我们还是很难观察到严重的紫边现象。 索尼 FE 24-240mm中长焦(100mm)的虚化及紫边抑制测试 | 
| 
| F5.6 | F8 | 
| 
| F11 | F16 |  |  | F22 | F32 |  | | F36 | |
在100mm处,镜头全开光圈F5.6时可以发现焦外会出现轻微的口径蚀,不过由于虚化的程度较高,所以这个问题并没有影响到整体的成像,直到收小至F11时由于景深关系口径蚀已不明显,层次过渡也较为自然。另外在高光处我们可以发现了轻微的紫边出现,随着光圈收缩到F8左右时紫边基本消除了。在240mm端,虽然最大光圈只有F6.3,但是镜头依靠长焦距依旧展现出了良好的虚化能力。较强的虚化效果基本可以保持到F11左右,小光圈下在光斑周围还是能够看到星芒效果。因此如果你希望利用大光圈的虚化效果,这款镜头还是能够满足一定的需要的。 索尼 FE 24-240mm长焦端(240mm)的虚化及紫边抑制测试 | 
| 
| F6.3 | F8 | 
| 
| F11 | F16 |  |  | F22 | F32 |  | | F40 | |
总的来说这款镜头在焦外成像方面可谓中规中矩,口径蚀的产生其实与光圈的制作技术工艺有关,但考虑到这是一款高倍率变焦的镜头,这样多因素下的权衡其实已经做得不错了。当大家需要对画面进行一定的虚化时可以不妨全开光圈,即便是有口径蚀的影响,不过相信大家可以接受。而在镜头的紫边抑制方面则出乎了小编的意料,在拍摄样张的时候镜头的紫边只出现了几次,看来这枚位于前组的ED镜片和非球面镜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